首页 现实

大榆树下

第三一0章 那大风的日子

大榆树下 艾荷101 1729 2021-12-01 20:16:47

  正月里的一天,叶迎冬指着《松江日报》里的一篇文章对赵守志说,你看人家写得多好,辞藻华美,文采斐然,而且思想深刻。赵守志仔细看过那篇托古喻今的文章后便对叶迎冬说,他也能写出那样的文章。五天之后,他向报社投出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篇稿件。当赵守志的文章见报后,叶迎冬清爽的脸泛着红晕,似乎做了新娘一样。在只有他们两小我私家的时候,她激动地勾住了赵守志的双肩亲吻了他,并由衷地赞美他是最帅最有才气的男人。赵守志被认可被勉励后写作的兴趣高涨,便又连续投出了两篇。当他的又一篇散文见诸报端后,叶迎冬以她甜美的声音朗诵起来:

  那大风的日子

  沙尘的天气似乎只有过一次,在今年。

  我的年少时的影象里对于沙尘的天气不总是怀有深深的厌恶——有时另有一点喜欢。喜欢沙尘的天气仅仅是因为可以同风玩耍,或者把玩积在角落里的细土,看它从指缝间漏下;也有一点对大风肆虐时神秘的恐惧,对昏黄天空的无边无际的想象。大风天时,风可以把梦吹得远了,远去的梦又被挂在树梢上。

  两年前或者是三年的春天的一个早上,我看见天空一派昏黄,知道这又是一个沙尘蔽日的天气。但地面上没有风,平静的气氛中没有曾经历过的风沙弥漫时的喧嚣与战栗,想必那风是在高空中滑过,不来搅扰我们。雨点从空中洒落,滴在衣服上,衣服上便留下一点黄的印迹。先前的地面上、屋顶上、种种器物的上面已布了一层细细的粉末——那是沙尘,从辽远的内蒙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地方被风裹挟而来。黄的有点暗红的地面上打上了几个雨点,却不见润泽过的痕迹。看看四周,真有异样的感受,我想起阴曹鬼门关。阴曹鬼门关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听的一个词,就象青春时喜欢听恋爱这个词一样。

  我不知道小孩子是如何影象沙尘天气的,是否在他们的心中留有一种奇怪的想往。几年前的一个早晨,也正是沙尘翳日的时候,我遇见了梅春姐。梅春姐手牵着她的小女儿胖胖的手,在风中行走。小家伙看见我,喊我做舅舅,并牵过我的手,让我们三个在风中一同行走。她也许在风中有了一点宁静感,不再担忧被风吹走或者其它的什么,因为我要“高峻”一些,要有“力量”一些。小孩子的感受是很特此外,就像我小时候的一样。梅春姐现在住的地方不算远,她的女儿长大了,已经上了六年级。她对风沙的认识恐怕多了些理性,知道了成风的原因。这或许是她的一个损失,她不再对自然有神秘的敬畏,不再想象风里面有神天上有鬼魅。她的认识未必那么透彻,另有许多懵懂的身分,但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那一点,最后如我们一样完全没有了臆测狐疑和迷信。

  从后脚门绕已往,穿过一片土豆地到南北向的道上,再向南走,在邻家的高高的院墙的西南角,我停下来。那有一座上半部是锥形下半部是圆柱形的硕大的工具,我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我模糊觉得它和天上的神相通,神和狐仙是表亲,狐仙就住在里。我有点不敢看,但忍不住不看,终究也看不出什么——没有见狐仙在里面露出她媚惑的脸来。但我看见天上的太阳是黄的,周围也一片昏暗。那天定是一个沙尘的天气,象现在的许多沙尘天气一样。那情景定格在我的影象里。如果让我努力想那时的年纪,怕是记不清了,六七岁或者是七八岁?那时的沙尘天气给我的印象一定和小外女看沙尘天气的印象一样:有一点恐惧,有一点神秘,有一点憧憬,有一点玩耍的心理。这一点又一点,就组成了我的全部。

  风大时,什么都在想。树在响,地面上的杂物在响,我似乎也听见垒得结实的土墙在响。我的耳朵里充满了风的音响,这音响很“可怕”。但就在这“可怕”的音响里面,我和几个弟兄在奔跑,感受御风的快乐。细小的灰尘扑进眼里,呛进嘴里,挂满衣衫,这些不算什么——我们原来就土生土长的孩子。从外面撞进来,在落满灰尘的灶台上,我们都拍打着身子。我们相互讥笑相互的脸,指着相互的嘴巴并转动舌尖试图舔净沾在牙齿上的玄色的灰尘。窗棂上的纸在风中不住地急速地发抖,有声音传过来:扑啦啦……

  风停下来了,角落里积下细而厚的黑土面儿,路边的沟里也积下了黑土面儿,象沙丘的形状,挺悦目。

  我的影象中的风总是踅过来又踅已往,停歇下来时是艳阳高照的晴天,风就藏在北边地里的一片坟后。

  叶迎冬从赵守志的文章里看到了他儿时的旧影,便以特此外眼光看他,然后啧啧赞道:“我觉得你小时候很可爱。”

  赵守业志朗声大笑道:“那我现在就不行爱吗?”

  此话一出,便迅速招来叶迎冬一阵绵软的捶打。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