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红楼悟梦

五十三、奇怪的礼单、奇葩的酒令

红楼悟梦 寒隽 6463 2020-04-11 10:21:58

  所有《红楼梦》的研究者在探索历程中都市有这样的感受:精彩的文

  学元素,在第八十回立刻戛然而止。最明显的就是关于十二钗的隐喻,在

  高鹗的续作中基础无法找到,这恰恰证明了这部巨著的不完整性。但这

  也正是同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是《红楼梦》最美的地方,也是它最吸引人

  的地方。

   前八十回最后三个隐射点划分在第二十八回、第五十三回、第六十二

  回,这也是目前所能找出的仅余的三个线索了。第五十三回有这样一段文

   字:“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我们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个黑山村的乌庄头——乌进孝可纷歧般,

  他送来的工具很奇怪,似乎很有纪律可循。抛开“各色杂鱼”,“活鸡,鸭,鹅”,“风鸡,鸭,鹅”(鸭鹅故意重复),“野鸡,兔子”这些零碎工具。之前的“大鹿”“獐子”“狍子”“暹猪”“汤猪”“龙猪”“野猪”“家腊猪”“野羊”“青羊”“家汤羊”“家风羊”“鲟鳇鱼”,以及之后的“熊掌”“鹿筋”“海参”“鹿舌”“牛舌”“蛏干”“榛”“松”“桃”,“杏穰”“大对虾”“干虾”又不多不少,正好是十三种和十二种。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事,仍然是作者的习用手法,隐射十二钗!就连最后“炭”后面的“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杂色粱谷”“下用常米”“各色干菜”等等也未放过,加上折了二千五百两银子的“外卖粱谷,牲口”,后面的“活鹿”“活白兔”“黑兔”“活锦鸡”“西洋鸭”也恰好是十二种。

   这时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份礼单中为何没有诸如人参、燕窝、鱼翅、鹿

  茸、毛皮、鲍鱼等物,原因只有一个:其他所有工具,无论贵贱,写在这里都是“不适时宜”的!

   其中“暹猪”“汤猪”“龙猪”“野猪”并列,暗喻贾府四艳,“暹猪”喻探春远嫁“暹罗国”(第二十六回“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汤猪”喻惜春之出家之清静,“龙猪”喻元春才选凤藻宫,“野猪”喻迎春丈夫之野。

   “大鹿”指宽大的山林,《尚书大传》卷一下有:“五作十道,孝力为右,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浡然《招》乐兴於大鹿之野。”第四十八回有文字:“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昔人写画真迹。”凭据“湘妃”(喻黛玉)与“麋鹿”的并列关系可知“麋鹿”是喻宝钗。因此“大鹿”暗喻宝钗,正合她的胸怀漂亮。

   “獐子”指原麝又叫香獐子,身上具有肉桂黄色或橘黄色黑点,与马

  麝、林麝差异明显。由于麝月隐射湘云,此处的“獐子”自然是暗喻湘云。

   “狍子”是中小型鹿类,性情胆小,被猎人追赶会把头埋在雪里,以为不会被发现。在这里是喻黛玉,正合她的个性。

   “野羊”和“青羊”不用说一定是喻凤姐母女,“野”喻凤姐之泼辣,

  “青”喻巧姐之年幼。

   “家腊猪”非李纨莫属,“家腊猪”之“腊”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

  (或日光下曝晒)的历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永生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喻李纨之品格)。“猪”暗射李纨之夫——贾珠。

   “家汤羊”喻妙玉,与“汤猪”喻惜春相同,暗射她俩同为出家之人。

   “家风羊”喻秦可卿,暗射秦可卿对家风之破坏。

   “鲟鳇鱼二个”,喻“宝二爷”。鲟鳇鱼,学名达氏鳇,是白垩纪时期保

  存下来的古生物,曾与恐龙在地球上配合生活,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

   (正合宝玉之石)。

   之后的第二、三个隐射组合缺少了贾宝玉,是纯粹的十二钗判词。

   “熊掌”又名熊蹯(喻宝钗,正合宝钗之兄薛蟠),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脚掌,是亚洲人所谓的“养生”食材。枚乘《七发》:“熊蹯之臑,勺药之酱。”曹植有《名都篇》:“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

   最早食用熊掌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吃熊掌的本意是为了抨击周王统治。《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有熊国号。其时的“国”,实为部落。以熊、罴、貔、貅、貙、虎六种兽为部落图腾,熊是六个部落的总领(合宝钗之才),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代表,因此汉代有许多文物上有熊的造型,把熊看作是神灵。

   “鹿筋”喻湘云,正合她在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大吃鹿肉。“鹿筋”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有如下功效:补劳损、续绝伤、壮筋骨(正合湘云品格)。

   “海参”喻黛玉,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正合黛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我在文章《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中分析出人参就是暗喻黛玉,而燕窝也是黛玉的“代言人”(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因此,“海参”同样是作者的精心部署。

   由于前三个隐射工具的排列顺序完全一致:“宝钗、湘云、黛玉”,下文“鹿舌”“牛舌”“蛏干”“榛”就又是曹公祭出的特殊笔墨。凭据上面的纪律,“鹿舌”“牛舌”“蛏干”“榛”暗射贾府四艳,而且排列顺序与第一部门隐射完全相同,就是探、惜、元、迎。

   “鹿舌”和“牛舌”体现了探春与惜春性格上的差异,一个是锋芒毕露

   (鹿),一个是孤苦廉介(牛)。“蛏干”中的“蛏”字,突出的是元春的高尚职位(圣)。“榛”是木本油料坚果,果形似栗,卵圆形,有黄褐色外壳。种仁气香、味甜、具油性,秋季成熟采收(正合迎春性格)。

   “松”自然是对应李纨无疑(喻李纨之年长)。“大对虾”与“干虾”对应凤姐、巧姐母女两也毋庸置疑(喻凤姐之英武与巧姐之贫)。“桃”和“杏穰”则喻秦可卿(“桃”喻秦可卿之娇艳)、妙玉(“杏穰”喻妙玉之珍)。

   第三组隐射关系之中,不用说“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

  又是暗射贾府四艳了。“御田胭脂米”暗隐元春之“御”;“碧糯”是惜春之“绿”;“白糯”是迎春之“语言迟慢,耳软心活”;“粉粳”是喻探春之才干。粉粳是呈粉紅色的粳米,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

   之后的“杂色粱谷”“下用常米”喻凤姐母女,“杂色”喻凤姐之才,“下

  用”喻巧姐之贫贱结果。“各色干菜”是李纨无疑。“活鹿”喻宝钗(同大鹿)、“活白兔”喻黛玉(借嫦娥咏黛玉)、“黑兔”喻妙玉之染污泥、“活锦鸡”喻秦可卿之情趣、“西洋鸭”又称“麝香鸭”(正合湘云之原麝)。

   这里面,最有价值的结论就是“暹猪”喻探春远嫁“暹罗国”(第二十六回“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这是通过层层分析,融汇领悟,才气得出的结论,自然经得起推敲。

   前八十回的最后两个隐射点的其中之一就是第六十二回的射覆与酒

  令。射覆与酒令共十二字五句话,初看并无奇特之处,但探春偏偏说:“两覆一射也不泛了”,将“窗”和“人”合二为一。再加上后文:“鸳鸯袭人等皆说的是一句俗话,都带一个“寿”字的,不能多赘。”又省去一个“寿”字,再有“老”覆“圃”射“药”,“宝”覆“玉”射“钗”,不出意外,明显“圃”和“玉”字也是部署,其余八字五句话照旧十三的组合就是:

   “老”“药”“窗与人”“埘”;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瓢”“绿”;“飞跃而砰湃,江间海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宝”“钗”;

   “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这显然是作者早已精心布排的组合。

   其中,作者已经把“宝”(喻宝玉),“钗”(喻宝钗)交接得十分清楚。“宝钗无日不生尘”出自全唐诗李商隐《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此乡多宝玉”出自全唐诗岑参《送杨瑗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敲断玉钗红烛冷”出自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两句:

   “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手抬玉策红于火,敲断金鸾使唱歌。”

   其中,“宝钗无日不生尘”和“敲断玉钗红烛冷”,暗喻宝钗和宝玉婚姻的不幸,“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则体现宝玉出家。

   首字“老”覆“圃”,老圃指有经验的菜农,虽然是喻李纨——稻香老

  农。《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药”字喻黛玉,指向了她的多愁多病身。

   “窗”和“人”喻元春。鸡窗之典出自《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

   鸡〉《幽明录》曰:“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因上文原因,后人遂用鸡窗代称书斋。

   鸡人之典是指古代皇宫内用侍卫头戴红色配饰于清晨报晓,貌似公鸡

  状。后用鸡人指报晓。第二十三回诗:“晓筹不用鸡人报”,即指因忧愁而起早无眠,基础不用鸡人报晓(正合元春在宫中之状况)。

   “埘”字喻惜春。

   “鸡栖于埘“出自《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埘“指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这几句意思是:鸡已经在窝里栖息了,太阳已经下落了,羊牛已经走下山坡归栏了(正合惜春出家)。

   诗句描绘了日暮禽畜归栏返巢的情景,体现了禽畜日而出,暮而归的

  生活纪律。引发了盼望亲友归乡或自己思家的心绪(正合惜春出家后的思

  家情结)。

   接下来的酒面:“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

  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喻探春远嫁。

   语出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叹息(正合探春所嫁之远)。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正合贾府四艳)。

   王勃才气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想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合探春之才)乾封元年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合探春之薄命)。

   “风急江天过雁哀”,出自陆游诗:“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正合下文之“隔院砧”,体现探春和迎春的并列关系。

   “九回肠”出自《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形容内心焦虑不安(正合探春之苦)。

   “鸿雁来宾”出自《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来宾是动讯飞来旅宿的意思,可见探春的远嫁时间应当是在秋天。

   从“折足雁”来看,探春远嫁“暹罗国”之后,生活并不幸福,她的死因

  也不是因为疾病,而是坚强而亡。

   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喻迎春。“榛子”正好照应

  了上文喻迎春的“榛”,正可谓丝毫未差!

   “砧”本义指是捣衣石:

   “秋至式清砧”——杜甫《捣衣》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春江花月夜》

   又如:砧杵(捣衣石和棒槌);砧石(捣衣石);砧声(捣衣声)。

   榛树的果实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疏“榛栗”为“妇人之贽”说:“盖以‘榛’声近‘砧’,取其虔于事也。”则“榛子”又可暗谐“虔子”,即一片挚诚、忠贞不渝的意思(正合迎春之个性)。以捣衣砧声喻怀人愁绪,正合宝玉第七十九回纪念迎春的手足之情。

   “万户捣衣声”出自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其中的“胡虏”就是暗喻迎春的丈夫——中山狼。

   从“捣衣”来看,迎春的结局是被丈夫所打,含冤而亡。

   “瓢”字喻妙玉。古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形容对恋爱的专一,另有依葫芦画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正合妙玉的性格特征)。“票”意为“掠过”“轻拂”。“票”与“瓜”联合起来体现“一种瓜果,对半切开,可以当舀水器,舀水时通过轻拂水面舀起清水”。“瓢”是瓠的一种,也称“葫芦”,正合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的“(左分右瓜)瓟斝”。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瓢”字正合靖本批语所透漏的妙玉流落瓜州渡口,屈从于人的结果。

   “绿”字毫无疑问是在影射湘云,又和妙玉凑到了一块儿,正合第十七回的“红香绿玉”,前后通联一体。

   第二个酒面:“飞跃而砰湃,江间海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是喻凤姐。

   凤姐判词中有:“终有个家亡人散各飞跃。”这是全书仅有的两个“飞跃”,足见曹雪芹的细致入微已经到达了何种水平!“飞跃而砰湃”,语出宋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飞跃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砰湃”形容水流汹涌、暴雨等声。元胡天游《暴雨》诗:“须臾万里霖,砰湃动檐瓦。”明李东阳《石淙赋》:“耸山骨兮崝嵘,中潺湲兮水声;初溅涓以汩潏,忽砰湃兮铿鍧”。

   “江间海浪兼天涌”出自杜甫《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海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美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合凤姐判词——冰山上的雌凤。

   “铁索缆孤舟”是骨牌名。从上文写江水浪大看,这句所用的当是赤壁

  曹操事:曹军多为北方人,不谙水性,为避风浪颠簸,以铁索连结江上单独船只,上铺木板,平稳如行陆上。后被周瑜用火攻所败。

   可见凤姐的殒命可能与火有关。

   “一江风”是元代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全句有俗话“船遇当头风”

  之意。字数定格为三、五、五、三、四、五、五、五、六,共九句。昆剧《百顺记召登》中,王曾带军兵巡抚江南,行路时唱此曲,首句为“一官迁”,故又名“一官迁”。多用于大队人马行路,以陪衬声势,由多人齐唱,以唢呐锣鼓配合。《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那郁大姐接琵琶在手,用心用意唱了一个《一江风》”,正合凤姐的归宿:“哭向金陵事更哀。”

   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自然又是喻巧姐。

   “头上那讨桂花油”,喻巧姐日后之贫。

   最后一个酒底:“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

  扶归,却为宜会亲友”,就一定是喻秦可卿了。

   “泉香而酒冽”,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香字暗合天香楼,正合“画梁春尽落香尘”。文中:“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段,正合秦可卿判词中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颓然乎其间”,正合“颓堕”,此“守醉”正合彼“首罪”。

   “玉盏盛来琥珀光”,出自李白《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那边是他乡。”

   “玉碗盛来琥珀光”,与骨牌名“梅梢月上”(上,升起),同喻宁府之奢华。

   “醉扶归”是曲牌名。其名取意于唐代张演《社日村居》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秦可卿不会喝醉,这里的“醉扶归”,暗写贾珍之淫乱。

   “宜会亲友”,是历书上的祥瑞话,正合秦可卿托梦凤姐的情节。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