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红楼悟梦

五十一、桃花行、柳絮词与鹞子

红楼悟梦 寒隽 3564 2020-04-10 20:30:38

  很久以来,想给自己的红楼之旅画上一个休止符,让自己的思维也能

  稍有歇息。我知道,若想有一个完满的句号,基础没有可能。恐怕就连它

  的缔造者曹雪芹本人都没有预见到,《红楼梦》会有如此博大的文学世界。曹公写来写去,洋洋洒洒,字字珠玑,提纲虽从未叛逆,意指却逐渐痴狂,试问他的许多构想,又有几人能懂,他的良苦用心又有几个参透?

   第七十回的《桃花行》就是如此,原来,《桃花行》是意指黛玉的命运没错,但同一回的柳絮词呢?“鹞子”呢?回末探春的凤凰鹞子,与另一个凤凰绞在一起,又偏偏来了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鹞子,最后“那三个鹞子飘飘摇摇都去了”……

   这显然是探春远嫁成妃的隐喻,谁都能看出来,那柳絮词呢,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抛开《桃花行》不管,柳絮词中如果把探春和宝玉的《南柯子》离开的话(其实就是作者的刻意部署),共有六首。那若喻十二钗加宝玉还欠了六首,但联想到探春的那个神通宽大的凤凰鹞子,我们不难设想,还应当有五个鹞子。

   果不其然,除了黛玉那个美人鹞子(后文放飞暗喻黛玉魂归离恨天)

  及“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女人放的”那个不相关的“大蝴蝶鹞子”(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又恰好是五个,划分是“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大螃蟹”、“美人”、宝琴的一个“大红蝙蝠”、宝钗的“七个大雁鹞子”。

   不多又不少,恰好又是十二钗的影子,我不知是否还能在前八十回找

  到作者对十二钗的影喻,但也许这正是我们无法续写《红楼梦》的最好理

  由——任何真正读懂了前八十回《红楼梦》的人都不会有狗尾续貂的想

  法,因为这基础就不行能实现。

   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作者打暗语的本事:

   《桃花行》是黛玉一生的写照,写她与宝玉和宝钗之间的情感恩怨。从“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喻与宝玉同住贾母身边)。厥后“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喻宝玉与宝钗结婚),最后“一声杜宇春归尽,寥寂帘栊空月痕”(黛玉升天)!

  按顺序,接下来史湘云的《如梦令》则是喻宝钗: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景别去。”

   其中“空使鹃啼燕妒”最能说明问题,就是宝玉和宝钗的结合使服侍黛玉的紫鹃与雪雁都十分痛苦。

   探春的半首《南柯子》喻元春: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工具南北各疏散。”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正合“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工具南北各疏散”喻元春与家人的疏散(望家乡,路远山高)。

   由于凤凰鹞子暗喻探春,按顺序宝玉的半首《南柯子》就指向了湘云: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正合宝钗难产死去,湘云与宝玉的最终结合。莺愁蝶倦正合宝钗的丫鬟莺儿和宝钗扑蝶情节,意指“二宝”情缘的终结,湘云与宝玉的再见。

   黛玉的《唐多令》喻妙玉: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骚。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正合妙玉判词“红粉朱楼春色阑”,“空缱绻,说风骚”则指向了“云空未必空”。

   宝琴的《西江月》喻迎春: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遮盖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显指向了贾府四艳,“离人恨重”则凸显了迎春的薄命。

   宝钗《临江仙》喻惜春: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春解舞”指向了惜春,“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

  分”,则是暗合了她的出家。

   大鱼鹞子喻凤姐,第六十八回末凤姐言:“少不得我去拆开这鱼头”,第六十九回又说:“我反弄了个鱼头来拆”。第五十九回有春燕引宝玉的话:“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欠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色泽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明白一小我私家。怎么变出三样来?”这段话恐怕也是在说凤姐。

   大螃蟹鹞子喻巧姐。第四十一回有文字:“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

  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这里螃蟹馅儿的小饺儿正喻巧姐。

   美人鹞子喻李纨。这个隐喻各人很难接受,若论美人一词,恐怕十二

  钗中谁都比她更合适。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呢?我们还需要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第七十回,第二个美人鹞子是这样泛起的:“丫头去了,同了几小我私家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岂论是“扛”照旧“并籰子”,都对美人显得那么的不敬,对于其他的金钗,曹雪芹绝不会有这样的笔墨。

   后文又写道:“独占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

  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

  的掷在地下,指着鹞子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跺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欠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各人都仰面而看,天上这几个鹞子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这时我们就会明白,“美人放不起”“只起房高便落下”“宝玉恨的掷在地下”“顶线欠好”等语,原来都是暗写李纨。正和她判词中的“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此“美人”就是那个“顶线欠好”,“放不起”的鹞子美人。“只起房高便落下”“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正合李纨判词中的“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镜里膏泽,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宝琴的大红蝙蝠鹞子喻秦可卿,蝙蝠是哺乳动物,是唯一演化出有飞

  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合秦可卿之身份才气),大部门蝙蝠都是白昼憩息,

  夜间觅食。蝙蝠别称天鼠、挂鼠、天蝠、老鼠皮翼、飞鼠、燕别故、蜜符、盐老鼠。

   中国古代也有关于蝙蝠的纪录,说他们生活在钟乳洞里,名叫仙鼠,那里的蝙蝠因为能够喝到洞里的水获得永生,千年之后他们的身体颜色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黑暗的颜色酿成了通身雪白,这或许就是曹雪芹以它来喻秦可卿的原因吧。

   另外,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由此也可见秦可卿这一人物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宝钗的七个大雁鹞子。文言:“宝钗也兴奋,也取了

  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这里的大雁明显是暗喻宝玉,但为何是“七个大雁”呢?我们知道,雁队成六只,或以六只的倍数组成,这里的七肯定另有其他寄义。此时我们就会想到,鹞子之前的诗词恰好是七首喻七人。为此,作者还不惜将探春的《南柯子》拆开,分成两个半首。由此,七个大雁的用意不言自明。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勉励航行的同伴(合宝玉之性格)。大雁从不独活,一群大雁里很少会泛起单数。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正合宝玉之恋爱观)。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哪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合宝玉之才气)。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掉臂,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大雁不仅有仁,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岂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此外朋友。

   天空中的雁阵,航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重新到尾依长幼之

  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巡查警戒。

   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敏,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岂论是猎户照旧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雁之信,则是指野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

  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合宝玉之为人情谊)。

   黛玉的身边丫头名唤雪雁,是黛玉自幼随身的,一直陪同她左右。正

  是因为这个原因,曹公才会以大雁来喻宝玉,真是恰如其分、妙不行言!

   这些奇文,如此多的隐喻,领悟全书。究其基础,其实照旧源于作者一贯的思路。早在开篇第一回,作者就借空空道人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其中只不外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之后石头又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境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作者表达得极其明白,《红楼梦》的中心就是“几个女子”,并无其他。

   所以,若想读懂《红楼梦》,必须时刻寻找十二钗的踪迹,从文本出发,才是正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