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强梁者

第十章 千金

强梁者 高甜无虐 2031 2020-04-02 18:00:00

  越日清晨,拉赫诺夫的队伍,踏着曙光再一次上路了。

  上路前,贴身侍卫塔里走到拉赫诺夫旁边,附耳低声说了两句:“昨夜歌舞事后,娜库伊娃夜里离开了营地,后半夜才回来...”。听罢,拉赫诺夫的眼皮下意识的跳了跳,闭眼回忆了一下昨夜的情景,随即又平复下来。转头看了一眼走在人群中的姜子曼。

  她依旧走在最中间的位置,头戴面纱,不露声色。似乎是感受到了拉赫诺夫看来的眼神,姜子曼身体不自然的顿了顿,又很快恢复过来。面对前方,继续向前走着。

  “也罢。”眺望着远处徐徐小下去的敦煌城,拉赫诺夫在心里道。

  队伍一路东行,走过敦煌城,门路太平了不少。一些小型的匪患也被拉赫诺夫招募的侍卫挡下。就这样,从陇西一直走,又过了月余,便能看见唐帝国国都长安的轮廓了。

  虽然几年前行商时,来过一次长安,拉赫诺夫依然只了解了长安不多的角落。上一次他来这里的时候,带来的胡姬并不多,质量也不算高。但依然无比抢手,在西域几十两银子就买下的女孩,到了这里身价涨了十倍有余。靠着上一次贩奴获得的资财,拉赫诺夫这一次带来了更多乐舞擅长的胡姬。

  在长安最大的烟花柳巷,平康坊走上一圈,拉赫诺夫身后的胡姬已经卖掉了泰半,大多是做了“沽酒当泸”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箱箱金银。不到一天时间,拉赫诺夫身后的胡姬,就只剩下了姜子曼一人。

  并不是因为姜子曼不被待见,相反,她相当受接待。尽管面纱蒙面,但窈窕的身段,比起此外胡姬,显得越发矜持的法式。就已经让许多青楼老鸨前来重金向拉赫诺夫求购。只是这些都被拉赫诺伊一一婉言谢绝了。

  了解姜子曼能力的拉赫诺夫,知道她基础不止值那些老鸨开出的价钱。也不应该简朴的被卖到这样的普通的青楼里。

  他要卖的,是整个平康坊里最大的青楼,金线巷。

  比起平康坊其他青楼的老鸨,看到贩奴商人就贴上去。相传具有皇家配景的金线巷的老鸨,虽然面有媚意,但只是与拉赫诺夫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老鸨名叫李柳儿,年轻时曾是金线巷的艺妓。现在,“李柳儿”这个混名已经没有什么人叫起了。最常听到的对她的称谓也都是“妈妈”之类。

  唐代没有花魁的说法,但李柳儿简直担得了花魁的称谓。诗词细腻,口含金莲,还擅长吹笛。不外,浓妆艳抹的做了几年后,便青春不再。没有了容颜,再工巧的武艺也变得逐渐无人问津。幸亏她趁着年轻,与朝中一名大员月下花前。有了他的扶持,李柳儿有幸成为了金线巷的老鸨。暂时挣脱了年老色衰被捻出青楼的命运。

  背后有了大靠山,加上李柳儿精彩的左右逢源能力。金线巷的实力增强的很快,诸多上流人士,王侯将相来平康坊,一定会走上一遭金线巷。

  只是,目前的李柳儿经营的金线巷也遇到了一个问题。

  没有头牌。头牌女人就像是后世的地标一样,是主要能够让人们记着一个青楼的人。

  培养一个头牌,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金线巷原来是有头牌的,但之前苦心培养的头牌,不久前竟然将自己的身子偷偷托付给了一个上京赶考的穷书生。失去了处子之身,原本聚集出来的清高也无以为继。为了名誉,李柳儿自然不敢将之前的头牌树立起来。

  “至于胡姬...”李柳儿上下审察着拉赫诺夫身边的女子。

  姜子曼已经摘下了面纱,洁净的面孔上,瞳眸清澈,已然是一副绝色姿容。

  “...目前长安简直对胡姬有着很大的需求,这个胡姬简直能够给自己带来不错的收益。”思忖了一会儿,李柳儿终于开口了。

  ”处子吗?”

  “是的。”

  “三百两黄金。”

  这是一个高的吓人的数字了。相比拉赫诺夫带来的其他胡姬,李柳儿对姜子曼开出的价钱是普通胡姬的十余倍。

  然而让李柳儿惊讶的是,拉赫诺夫闻言只是摇摇头,竖着一个手指,用蹩脚的华文说道:“一千两,至少。”

  “一千两?你在做梦吧。”李柳儿下意识地就要招呼身旁的龟公送客,金线巷简直家大业大,一千两并不是出不起,但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花出去的。她并不认为这个胡姬能够值一千两。

  拉赫诺夫对李柳儿的反映似乎并不奇怪,这样提价,他自然有他的底气。咳嗽了一声,他继续道:“我听说,平康坊青楼的头牌女人动辄都是千两黄金的价钱。”

  “头牌?你觉得她能当头牌?”李柳儿不觉嗤笑一声,姜子曼的妍色简直上佳,皮肤甚至好过年轻时的她。但是,在中原人的习惯中,胡姬向来都是歌舞助兴时的陪衬。头牌女人可是不只需要歌舞武艺的,她们更需要精彩的文化修养和矜持的谈吐,这才是那些朱紫真正喜欢的地方。因此,从一开始,李柳儿就基础没有想过这个胡姬和头牌之间的联系。

  听到老鸨李柳儿带着讥笑和不屑的语气,拉赫诺夫耸耸肩,出奇的没有反驳。而是侧过身看向重新到尾一直很平静的姜子曼,说道:“你自己说说?”

  在李柳儿的目光中,那个美貌胡姬点了颔首,深吸了一口气,贝齿轻启:“好。”

  姜子曼还没有行动,李柳儿就愣住了。原因即是姜子曼的口音,与李柳儿对胡姬的印象极不相称。胡姬舞蹈奏乐虽然美好,但是一旦开头说华文,就会显得不正经。而姜子曼的声音却听起来很自然,虽然没有关中口音,但听起来却褪去了西域的风沙气味。

  只是,让她越发惊讶的,还在后面。

  只听姜子曼轻声的念着,语词连缀,仿若吟唱:“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