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君临天下之刘宋风云

君临天下之刘宋风云

水清深 著

  • 历史

    类型
  • 2020-03-10上架
  • 431089

    已完结(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刊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楔子 东晋朝堂

君临天下之刘宋风云 水清深 3150 2020-03-09 19:50:20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晋安帝继位。当年上元节,国都建康显得格外热闹。皇宫宫门外的甬道上,车马络绎不停,全都是前来宫中赴宴的达官显贵。他们从各自的府邸出来,一路上只看到满城彩灯,另有出门玩乐的黎民,随处是欢歌笑语。皇宫内更是流光溢彩,肃穆的朝堂也多了几分过年的温暖意味,似乎这个被胡人打得衣冠南渡、偏安东南的朝廷仍是太平盛世,北方的强敌、国内王谢桓庾诸家门阀与皇权的内斗,都在这片流光溢彩和人们相互拱手贺年的友好致意中显得不足为惧。

  大殿上,十五岁的年轻天子像一尊木雕泥塑的佛像一样,端坐在宝座上,眼神空洞地望着下面在各自酒桌前落座的臣子。倒是在他旁边坐着的当朝丞相、会稽王司马道子,目光炯炯,眼神里满是当权者的狂妄。

  在太监通报声中,年轻的宗室子弟司马休之随父亲谯王司马恬迈入大殿,向天子行礼。

  天子见了他们,先偷眼看了司马道子一眼,见他并无不悦,便对司马恬说:“请起,快坐,久违了。家里一向可好?”

  司马恬回话道:“谢陛下惦念,臣都好。”

  天子又指了指司马休之:“这是几郎啊?”

  司马恬道:“回陛下,这是幼子休之,是臣的第四子。”

  天子审察了一下司马休之,赞叹道:“好一个翩翩佳令郎,今后可多来宫中,朕一小我私家念书,甚是孑立……”正说着,只听司马道子咳嗽了一声,天子便打住了,不再说下去。

  司马休之抬着头看了看司马道子,早听说此人专权,没想到竟敢打断天子的话,如此跋扈,真是乱臣贼子。他心下不忿,朗声答道:“谢陛下,臣念书习武,正有不甚了了之处,若能向陛下请教,臣求之不得。”他说完,故意瞥了司马道子一眼。

  司马道子一笑,“谯王,你这爱子,可是勤学得很。”

  司马恬忙拉着司马休之跪下,向天子磕头,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是说给司马道子听的:“犬子年幼无知,出言不逊,还请丞相见谅。”

  司马休之不敢违背父亲,只好跪在地上,心中却是不平,暗想,自己身为宗室子弟,匡扶朝政原来就是分内之事,父王也是堂堂亲王,何至于如此惧怕司马道子。

  父王老了,休之想。

  司马道子见他们父子如此,也欠好再说什么,便一挥手,请他们起身落座。

  司马恬向天子和司马道子谢恩,休之上前扶起父亲,到一边落座。司马恬看了自己这个宝物儿子一眼,知道他心里不忿,便悄悄地用力把他扶着自己的手握了一下。休之感应父亲手上的温暖和力道,抬眼看向父亲。父子俩相视微笑,只不外,父亲的笑容里有更多的无奈,儿子的笑容里是坚定和自信。

  他们落座后,邻近座位的亲贵官员纷纷向他们敬酒。父子俩也与众人敬酒闲谈。休之觉得索然无味,便四周审察起来。

  这时,太监又来通报:“太子洗马桓玄觐见。”

  司马休之早就听说过桓玄,他有个更为著名的父亲——已故玄武公桓温。太和年间,桓温带兵平定蜀地、三次北伐,斗败王、谢诸家(即王导谢安后裔),独揽朝政十余年,权势不亚于如今坐在天子身边的司马道子,可惜晚年悖逆,他死后,桓氏失势,却不知道他这后人竟是如何。

  他正想着,只见大殿门口,一个精明强干、仪容整肃的年轻人从门口快步走来,向天子和司马道子行礼,口称“太子洗马臣桓玄见驾”,步态、礼仪皆是中规中矩。

  再看司马道子似乎有些醉了,看了桓玄一眼,高声问:“桓玄?我记得了,你父亲桓温要造反,你以为他这念头如何呀?”

  造反?

  这两个字甫一出口,朝堂上空气马上有些凝固。朝臣停止了低声攀谈和相互的敬酒,霎时平静下来。他们每一小我私家都经历过桓温时代,不说是门生故吏,也都与桓家有过或多或少的交往,现在虽一个个外貌上都恭谨肃穆,脸上面无心情,心里却都纷纷推断,司马道子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要兴大狱,照旧要如何清算?是要杀人,要杀谁?

  人们似乎已经闻到了血腥的气味。

  处在狂风中心的桓玄,却并不忙乱,他跪了下来,从容地用双手摘掉了自己头上戴的进贤冠,平稳地放在地方,然后俯身下拜,敬重地说:“家父弃世已近二十年,丞相此言,不知从何说起。”

  满朝文武都面面相觑,不知该不应帮桓玄说话。

  只有休之站起来行礼说道:“丞相当日与故宣武公同殿为官,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抗敌于国门之外,有功于国,丞相深知。今日佳节,不行说笑。”

  他刚站起来,司马恬就是一惊,再想拦他已经来不及了。听他说完这些话,司马恬就知道,丞相不会放过他的,不禁担忧起来。

  司马道子现在醉态全无,把目光从桓玄身上,移到了休之的身上,仔细看了这年轻人一会儿,笑了起来,说:“谯王世子说的不差,当年的事,我自然知道。”他又看桓玄,说:“世子与桓玄年龄相当,果真是少年老成。陛下!”

  天子正在昏昏欲睡,被他猛然一叫,吓得一激灵,忙问:“丞相有何事启奏?”

  司马道子说:“启奏陛下,谯王世子司马休之、太子洗马桓玄,二人身世显贵,文武双全,当为国家立功立业。臣愿举荐休之为晋陵太守、桓玄为义兴太守,不知陛下以为可否?”

  这摆明了是要将两人贬出京去。

  司马恬刚想要向天子陈奏,想说这个儿子年纪太轻,十分顽劣,尴尬大任;想说自己一把年纪了,三个儿子已经病故,只剩这个小儿子在膝下承欢,恳请不要外放他出京才好,可没想到,天子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应声允许了。

  更没想到的是,司马休之竟然兴奋地说道:“谢陛下,臣出守晋陵,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效力。”

  桓玄伏地未起,也说道:“谢陛下膏泽,谢丞相超拔。臣去义兴,也当夙兴夜寐,以图报效。”

  司马道子大笑,命人给他两人赐酒,然后举起酒杯,向群臣说道:“后生英俊,乃是国之干城。来,诸公随我满饮此杯,为此二人壮行!”

  众人皆举杯。司马休之与桓玄端起宫女送到面前的酒杯,向众人致谢,又向对方遥相致意之后,都把酒喝了,然后行礼退出了大殿。

  大殿上,司马道子一拍手,一群衣袂飘飘的女子来到殿上,音乐响起,女子们翩翩起舞,殿堂上又恢复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所有人都专心致志地看歌舞,只有司马恬默默地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为他的前途担忧。

  休之对父亲的担忧一无所感,他与桓玄一同步出宫门,心里想的全是到了晋陵如何立功立业。

  桓玄向他拱手,“适才多谢世子仗义执言。”

  “既是仗义执言,就是理之所在,桓义兴何须言谢。”

  其时贵族、官员都习惯以官职称谓对方,桓玄刚被任命为义兴太守,休之便这样称谓他。外交了几句,休之问,“敢问左右出镇义兴,为政以何事为要?”

  桓玄想了想,“人人都说,为政之要,要在得人。然我朝偏安东南,终非恒久之计。玄以为,还当抚慰流民、奖励耕织、厉兵备战,以图北伐诸胡,还于旧都。”

  他说出这番话,超出了司马休之的意料。他原来只是看重谯郡桓家虽然现在势弱,但仍是名门望族,可加以笼络,没想到桓玄心怀天下,目光久远,比起朝堂上那班木雕泥塑,高明了不知道几多倍,心里多了些敬重,拱手说道:“此言振聋发聩,左右此去义兴,必能勤于王事,晋陵愿与君互为唇齿,愿左右与我各自尽力,有朝一日,你我重会于朝堂,匡扶社稷,扫平天下。”

  桓玄还礼,却不觉一笑,往朝堂上看了一眼。

  那大殿金碧辉煌,里面坐的不是傀儡天子,就是专权丞相,堂上官员们都曾他桓家的亲戚故旧,却只知投合丞相,不愿说一句公正话。堂上诸人碌碌无为,却安居高位,在此寻欢作乐,而他毫无过错,司马休之只是仗义执言,却被贬黜出京。这是何世道?

  父亲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做儿子的就只能在小小的义兴做个太守?

  他虽然要回来。

  他微笑着向休之行礼离别,转身去了。

  司马休之目送他远去。桓玄适才临去时投向大殿的一瞥,目光中隐隐流出出恼恨,休之有些警惕,但很快就被即将建设功业的兴奋所淹没。

  今天是他司马休之步入政坛的第一天。现在的天空,月朗星稀,碧空如洗,总有一天,天下将在他的治理之下,也像这天空一般清明澄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