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梦回大明春

040【一字之别,道统之争】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652 2020-04-02 00:01:13

  王阳明已经搬迁了,之前住的是小溶洞,阴冷湿润。由于他经常在洞中推演《易经》,因此将小溶洞命名为“玩易窝”。

  龙岗山上有个大溶洞,后世称之“阳明洞”。

  王阳明将之命名为“阳明小洞天”,又因在“玩易窝”以东,简称其为“东洞”。洞外有苗民帮他修建的几间茅草房,叫做“何陋轩”,是王阳明的卧室、书房和教室。

  此时现在,王阳明没有授课,而是拿着锄头在听课。

  土匪商富权一边刨土,一边用汉苗双语教学:“这种地啊,一看天时,二看地利,三看人工。天时就是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老祖宗早就晓得了。地利也不提,龙岗山上没有地利,这种山地种出来收成欠好。所以我们就要看人工,要翻土,要挖陇,还要施肥。你们苗人,就不晓得人工。放把火一烧,就挖坑埋种子。这不行,都跟我一起学翻土!”

  这是苗人帮王阳明烧出的一片荒地,地里聚集着草木灰。

  由于缺乏耕牛和铁犁,各人只能用锄头硬挖。

  甚至锄头都不够,那些生苗拿着石铲,翻地的效率感人肺腑。

  王阳明带着两位仆从,模仿土匪的姿势,从零开始学习种地。幸亏前两天下雨,土壤较为湿润,否则仅是翻地就能把人累死。

  商富权弯腰捡起几块石子,扔得远远说:“石头不能留在土里,但可以围起来做田界。”

  于是,王阳明又去捡石头。

  干了半天农活,王阳明累得腰酸背痛,感伤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日始得躬耕之不易也。”

  这是开荒,虽然不易!

  王阳明也就带了几十两银子过来,一路旅费就用去不少。他还要购置纸墨,贵州盐价又贵,顶多能撑到明年,必须学会自己种地才行。

  主仆三人在这儿慢慢翻地开荒,几个土匪则去了苗人寨子,教导生苗如何挖茅厕,如何堆肥发酵——这些苗人都是随地拉屎的,不知晓巨细便之名贵。

  “大爷,来了许多几何人!”

  正在偷懒休息的王长喜,突然指着山下。

  王阳明立身远眺,笑了笑,复又弯腰翻地。

  或许过了两刻钟,司学诸生全都来到山上,王渊作揖道:“阳明先生,我等是来求学的。”

  王阳明说:“且待我把这块地翻完。”

  “这个好办,”王渊对陈文学三人拱手道,“宗鲁兄,此处有三把锄头,你与一位佰长,领一百人,每三人一组,以半刻钟为期轮番耕地。伯元兄,子苍兄,你们与另外五位佰长,带着其他人搬运石块。不限此块土地,已经烧荒的都可去捡石头。”

  “好说。”陈文学笑道。

  王渊又对诸生说:“若有人不愿劳作,可自去花册勾销姓名。”

  无人退出。

  便有纨绔子弟,也带着各自随从,大可把劳作任务,交给手下去完成。

  陈文学、汤冔、叶梧、李应等人,为诸生之首。他们带头干活,余者自无二话,横竖人多服务快。

  王渊又按十人小队为单元,每队划分区域,轮番已往翻地捡石子。这样既有条不紊,又提升事情效率,还能防止胡乱踩踏已经翻出的耕地。

  王大爷扶着老腰坐下,捋髯毛说:“此为干员也!”

  两刻钟之后,未耕之烧荒地,地表散乱石块已经捡完。已耕之烧荒地,捡石者期待翻土者将石挖出,怎奈锄头只有三把。

  王渊喊道:“可以了。今日劳作者记下,明日再耕,且听先生授课。”

  有个带了随员的军二代,突然不耐烦道:“没有那么麻烦。陈一栋,李岩,你们去挖地。谁还带了随从的,派一个去挖地,三把锄头就分完了。我们这些生员,只听阳明先生授课即可!”

  王阳明没有阻挡,但也不赞许。

  诸生散乱坐于荒原,有的还把果脯、肉干拿出,三三两两倒酒满上,似乎想一边听课一边喝酒。

  王阳明亦不训斥,朗声说道:“开篇讲《大学》。非程朱之新本,乃前朝之旧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亲,不为新……”

  宋令郎突然站起来,打断道:“阳明先生,朱子说,此处‘亲’看成‘新’,你是不是失言了?”

  “没失言,”王阳明微笑道,“旧本为‘亲民’,我也认为是‘亲民’。”

  诸生骇然,瞠目结舌。

  王阳明开讲的第一句话,就跟朱熹杠上了,直接驳倒朱熹的错误。

  而且,照旧在挖理学的基本!

  “亲”与“新”,一字之差,悬殊万里。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儒学的三纲。

  朱熹是这样解释的:每小我私家都有灼烁品德,这是天理,也是天性。但灼烁品德,有可能受到蒙蔽,应该去发现它、点亮它(明明德)。在获得灼烁品德之后,还要去引导别人,让所有人都获得灼烁品德(新民)。由此就能让万物天理到达完美极至,到达小我私家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止于至善)。

  而王阳明,想通过“亲”与“新”的差异,直接从儒学三纲的层面争夺道统。

  此言一出,立即有十多人愤然离席,拿起干粮饮水,转身就往山下行去。他们求学是为了考科举,而以王阳明的“妖言妄论”,拿去考试百分之百要落榜!

  刚开讲就有人离开,王阳明依旧从容,微笑着目送他们下山。

  宋令郎却是个较真的,他问道:“朱子在后章‘作新民’之文有论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你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

  王阳明笑道:“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说的是亲。为人君,止于仁,说的是亲……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说的照旧亲。亲有仁的意思,也有新的意思。亲既然已经包罗新的意思,为什么朱子要强行改为新呢?”

  “呃……”

  宋令郎直接傻了。

  王阳明引用大量《大学》原句,论证那原来就是个“亲”字,而且包罗了仁与新两种意义。朱熹强行改为“新”是不讲原理的,是不讲仁义的!

  诸生哗然。

  一些人不敢再听,吓得撒腿就跑。因为王阳明讲得很有原理,他们畏惧自己信进去,从而延长今后考科举。

  一些人仔细思索,陷入两难境地,不知应该听王阳明的,照旧应该继续听朱熹的。

  一些人兴奋莫名,已然被王阳明所折服,恨不得今生追随其左右。

  王渊心想:“这才是非议朱子的正确方式啊,直接引用儒家经义来驳倒朱熹。有理有据,合情正当,谁敢说个不字?”

  即是朱熹亲临,预计也说不外王阳明。

  因为朱熹自知理亏,还专门在《大学》批注里解释。

  不是王阳明比朱熹更智慧,而是朱熹想完善理学体系,硬生生故意曲解《大学》本意。

  王阳明继续讲学,越讲越吓人,很快又有十多个生员逃跑。

  其中有几个生员,连夜逃回贵州城,直奔贵州巡抚衙门。

  等至第二天中午,他们终于见到准备出门的王质,立即跪倒起诉:“王抚台,有狂生在龙岗山妖言惑众,非议圣贤朱子与程子,擅改《四书》之经义!”

  (PS1:关于《四书大全》和《五经大全》,有人认为老王乱说。确有不妥之处,已修改。)

  (PS2:明代四川,是大四川,包罗今天的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的一部门土地,而且这些地方许多都未开化,土司数量惊人,所以说四川是蛮夷之地。另有,因为宋末和元末战乱,明代四川经济、文化、人口远远不如宋代。终明一朝,四川人口都没恢复到南宋初年的水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