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山后渤海日出

第七章 第十六回 渤海县男

山后渤海日出 可旁 3866 2020-02-05 15:17:49

  和楚浩一起面圣的有三位,四五十岁了,个个都汗如雨下,又怕湿了朝服,紧张地不知所以,只有楚浩一个不紧不慢凭据太监和卫兵指导的法式一步一步来到偏殿期待。

  九成宫位于天台山上,四季无酷暑,夏季气候宜人,况且已经立秋,还能热到哪儿去,而可那几位不停擦汗,嘴里不时小声念念有词,约莫是背诵职位上的业绩,楚浩模糊听到有数字。

  约莫一刻钟,太监把他们领进大殿。

  粗大的柱子和阳光照亮的地面花砖,立刻让人肃穆。殿里面熏着一种绵绵的香,闻着很舒服。楚浩第一次到正经讲规则的地方,不由得也严肃起来。

  一旁的太监说:“拜。”

  几人跪倒地上,山呼万岁。

  皇上一个接一个问了业绩,给他们升了官,部署了差事。

  楚浩在地上跪了半个时辰,膝盖都快受不了。等其他人都走了,楚浩甚至听到皇上喝水的声音,接着听太监说:“起。”

  楚浩站起身来,掉臂太监讲的规则,抬头看了一眼皇上,才又低下去。

  “你就是齐楚浩。”皇上问。

  “微臣正是。”

  “卢大人才把你的荐议折子呈上来,你就要告退,怎么,官儿刚当上就腻歪了?人家都盼着高升,被迫才辞,你被典选看中,就要升迁,为什么辞?”

  “启禀陛下,微臣自小就散慢惯了,守不住当官的规则。朝廷对官员都有考核,微臣怕位子还没坐稳,就被拉下来。重要的是,微臣觉得太局促,愿意养马、做生意,活个自在。”

  “怙恃养你如斯,你却懒与仕途、不求上进,此为不孝;你能骑马打仗,不为国家效力,此为不忠;轻视前辈举荐,此为不义。不忠、不孝、不义做个商人也难免欺诈妄为。”

  “商人赢利也可以赡养怙恃,便利黎民也是造福国家,不违心看待举荐的人也是仁义。”

  “哼,你倒振振有词、头头是道。那朕问你,朕本想十月去凉州,大臣们以为不行,说西垂尚未息兵,陇右户口凋敝,銮舆所至,供亿百端。朕听取大臣的劝谏,而已西巡。如果朕也由着性子,一意孤行,那和隋炀帝有何差异?朕尚且如此,你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却要活得恣意?”

  “自古帝王,莫不巡守。陛下说要去凉州,大臣们所以劝谏,是因为那凉州边远,诸多未便,而非说巡守差池。”

  “哦,那你说到富足地域巡守就对了?”

  “国人考究天时、地利、人和,巡守约莫也要如此吧。陛下如果去富足的地方巡守,首先要整修门路,修路利国利民;其次要购置銮驾锦旗、帐幔,花钱从黎民手中购置物品,老黎民才气有钱;黎民有钱,才舍得花钱从匠人手里买绢帛、滑犁;匠人有了钱就会买农人的粮食;农人有了钱,可以交税、买商人的商品。这样商人、匠人、农人乃至国家都市有钱。所以有钱要花,商人、匠人、农人、官员都不行或缺,这一切从那儿开始的呢,是从陛下的巡守开始的。陛下巡守推动了黎民钱财流动的波涛,钱财流通起来,黎民才气活起来,难道不是好事吗?”

  “那制作宫室也花钱啊,照你这么说就要多建宫殿了?”

  “对啊,建宫殿要买木材,运石材,买绸缎。雇佣些官员要发给他们俸禄,这些官员去市场和坊间进货、花销,富了商人,商人去买货,富了黎民,岂不是好事?”

  “倒是从来没有臣下给朕讲过这样的看法,如此天马行空,听起来又有几分原理。”

  “凡事要有度,陛下之所以而已这次西巡,并不是由着性子去做,是因为陛下是明君,能够掌握那个度,平衡大臣和黎民。”

  “朕一直以来希望身边能有一个直言劝谏的人,封你做个监察御史,做朕的线人,难道还不比你做个低阶商人?”

  “陛下,微臣私下常想,商人职位低贱,为什么哪朝、哪代、哪国都离不开商人?微臣愚钝,想不通其中原理,只浅薄出了一个拙见:没有流通,价值就不能体现。好比一个农人,百斤种子,十亩地,来年收了三千斤粮食,刨除种子一百斤,自家一年吃掉一千斤,交税三百斤,留出为来年灾荒存储六百斤,还剩一千斤,如果不卖给商人,那这一千斤粮食的价值留在农家就没有意义,只有经过商人流通把这一千斤粮食卖给需要的人,这些粮食才有价值。”

  皇上捋须颔首:“嗯……”

  “农人从商人那儿拿到钱,可以购置需要的工具,商人从中赢利可以购置自己需要的工具,商人再把匠人的生产富余卖给农人等等依次推下去,价值就流通起来,而且会越来越多,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庶。而那一千斤粮食就是农人生产的价值,商人卖力购置运输再卖出就是商人缔造的价值,流通起来,价值才气获得体现、获得增长。而微臣喜欢做,愿意做的正是让国家和黎民都富庶的事情,为什么不让微臣去做呢?微臣说得拙劣,却是微臣的肺腑之言,望陛下斟酌。”

  皇上深思着,徐徐说道:“不,能跟朕畅聊的大臣没有几个,况且你一个七品官,首次见到朕就能分析劝谏。朕要把你派到工部去,让你卖力皇宫的采买。不,朕要凭据皇后的意见,把你派到靺鞨,让你在荒芜的地方做商人,看你有什么本事在当地为朕富国强兵。”

  “微臣,微臣倒是有个主意。”

  “主意,你小小年纪、小小的官,哪儿有什么主意?莫非你也要像你哥哥一样跟朕讨价还价。”

  “微臣不敢,微臣愿意去守靺鞨,只是陛下要给微臣些便利。”

  “哈哈哈,果真不出朕所料,提条件了,说来听听,什么便利?”

  “陛下知道商人的利来自流通、流动,靺鞨那个地方微臣去过,百里不见人烟,若是守在靺鞨,别说经商,饿死都有可能,所以陛下要给微臣开通路条,微臣担保,十年内让靺鞨繁荣如幽州。”

  ……

  楚浩与皇上告竣了协定,回长安的路上,四周的景色变得那样靓丽,一点儿都没有秋天的萧瑟。

  牧场上,李林接到洛阳商站的信,说啸林寨派来船队过几日就可到达洛阳。

  楚浩纳闷了,高军参、梁毅没有船只,没有沿途驿站可以使用,怎么可能把山货运到洛阳?他在长安一刻未停,叫上杨卫州骑马向东而去。

  到了洛阳,楚浩把洛阳码头的每一个官兵都问了一个遍,也没有辽东船只靠岸的消息。

  第三天,他去到板渚,就在他站在板渚河堤上向东远眺的时候,河面升起一个巨大的木筏,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后面一共九条一丈多宽,十几丈长的大木筏从远至近而来,打头的就是梁毅。

  楚浩兴奋地跳进河里去迎接他们。

  那宽大的木筏由几十根大木头连接而城,木筏上面用木板简朴搭建一个小屋,除了供撑杆的人吃住,还栽了不少的山货,有皮毛、山参、木耳、蘑菇之类的。

  楚浩拍打梁毅的肩膀说:“你比我心急,我正计划着买船,你却到了,这样运木材,真是智慧啊。一路上可有关卡为难?”

  “浩,多亏了你的兄弟赵将军,他给了咱们路条,签了他的名字,说他管着永济渠,让我们放心走。头一趟,没敢多运,就整了这些来。”

  “好,把木筏划进河湾停稳,我去找人来卸货。”

  “怎么不走了,这河不是一直可以通到长安吗?”

  “从这里转已往就是黄河,黄河与运河差异,水流湍急,这样大的木筏,撑不外去,况且如此大的阵仗,进城太过麻烦。木材就在板渚上岸,存到堆栈,慢慢再运到长安、洛阳去。”

  “啊,另有这说法,看来哥哥我在山里呆久了,真是不懂城里那些道道。”

  “先把木筏停好,咱们再作计划。”

  “也好,那黄河俺在山东也见过,样子也没那么吓人。”

  “黄河流经千里,河面宽就平缓、窄就湍急。”

  “哈哈哈,这么说俺就明白了。”

  等他们把货物安置好,梁毅随楚浩坐船去长安,经过三门峡,他才真正见识了黄河。

  楚浩让李林拿出钱跟梁毅结账,梁毅都跳起来了:“兄弟,你让哥哥们给你备些山货,可没有说要跟哥哥们做买卖,兄弟们攒齐了,一腔热情给弟弟送来,哪儿有收钱的原理?”

  楚浩完全被梁毅和高军参的兄弟义气所感动,不再提结账的事儿,带梁毅在长安和洛阳又玩了几日,挑了两匹马,送给高军参和梁毅,让杨卫州找关系买了两条小船,载着丝绸和生活必须品回辽东。楚浩给高军参写了一封配合恒久贸易的信,亲自送梁毅他们到板渚。

  梁毅送来的皮子,楚浩让牧场把最好的存下来,其它的连同山货和木材都卖了好价钱。

  近年,皇上、皇后在洛阳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修建了合璧宫、上阳宫,又整修了洛阳宫,耗用了大量木材。

  皇上来,官员和显贵们自然也随着来,所以洛阳的房产和木材也随着走俏。

  江南的贸易长时间稳定、成熟,想要介入并不容易,倒是辽东动荡不安,大量的原生物资可以送来洛阳和长安。

  腊月,楚浩攒了很大的商队,准备去山后与怙恃团聚。

  来来回回频频走辽东,楚浩因此建设了一连串的生意网络:他把人参、鹿茸、兽皮等辽东特产运回长安和洛阳,再从内地贩卖生活必须品到辽东。

  山大王高军参和梁毅凭据楚浩的意思在山路上开设多个驿站,走马帮,帮楚浩运送货物,再也不用冒死去抢。

  商人很难做到像楚浩那样的长线生意,楚浩把各地商人、商队一节一节连在一起,买通贯串工具的商路,不光自己可以大笔盈利,也能极大促进辽东的繁荣,方便当地黎民。

  靺鞨本族人不会使用舆图,又因为黑水靺鞨和契丹余部不停侵扰,粟末和白山靺鞨部落的界限吏部没有措施标明,只是凭据高句丽官方的纪录,说明是在白山一带的山地森林聚集地。

  又因为靺鞨不只粟末和白山两部、白山部临海,吏部斟酌后,经皇上首肯,改称两部故地为渤海。

  楚浩更不知道自己的封地到底有多大、在哪里。一年多了,户部才传他去受印。

  楚浩满怀期待,沐浴易服来到户部。户部授予了楚浩渤海县男封印,给了户口簿,楚浩低头一看,簿上只有二十三户!

  户部那个官员一边宣召,旁边值班的官员还低头偷偷抿嘴笑。

  楚浩把户口簿拿给李林,李林也瞪大了眼睛。

  “县男好歹是个五品爵位,应食邑三百户,这二十三户都不如一个村子大!”

  “开始我还洋洋自得于县男这个爵位,也没指望有食邑,听说靺鞨人都住在土坑里,渔猎为生,没有资产,哪儿有税可收?可就是这样的原始部落也被朝廷内迁,整个成了一片荒地,而且还不知道地儿有多大,只在海边山里画了一个圈。什么渤海县男,空头衔而已。幸亏半圆洞地域给了,我也别无所求了。”

  “有军队驻扎,没此外意思,就是让你守国门。”

  “高句丽境内叛乱不停,靺鞨还在高句丽北面,守什么门?”

  “靺鞨北面是契丹、奚族和其余靺鞨部落,西边是突厥啊。”

  “你怎么知道?”

  “舆图,这不是你拿给我的舆图吗?”

  “这个他们倒是标得明明白白。”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