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举汉

第四章 赖慈

举汉 反听 2460 2019-09-21 18:00:00

  刘景手握《左传解诂》,彷徨于书架之间,忖量着逃难之法,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清碎的脚步声,将他惊醒。

  暂时按下庞杂的思绪,刘景转身望去,只见一位颀长消瘦的白衣丽人走进来。

  纵然首无玑珥之耀、衣无罗绮之容,被发素颜,形貌憔悴,仍旧有一种令人心悸之美,恍如倩女幽魂中的聂小倩款款而来。

  她就是刘景寡嫂,零陵赖氏之女,名慈,字漓姬,今年二十三岁,放到现代,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纪。

  赖姓是零陵郡高门望族,放眼整个荆南亦是名声赫赫,其先甚至可以追溯到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赖国开国始祖叔颖,嫂子赖慈正是赖叔颍国君第七十三代子孙。

  望着秀雅绝俗的嫂子,影象霎时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刘景十岁那年,嫂子赖慈嫁入刘家,随后不到一年,兄长刘远以孝闻名郡县,受到功曹大吏桓阶的赏识,入长沙郡朝为吏。

  汉朝仕宦虽有“五日休沐”制度,可执行并不严格,刘远平日住在郡府吏舍,往往十天半月才回一趟家,无暇教育刘景,所以刘景一直追随嫂子赖慈念书。

  赖慈身世名门,自幼能读经、史,学识即便比不上丈夫刘远,也是相去不远,教导年幼季叔可谓游刃有余,这种亦嫂亦师的关系,一直连续到刘景十五岁束发,外出求学才作罢。

  十岁到十五岁,正是少年情窦初开之时,刘景面对旦夕相处、明艳感人的嫂子,不知何时心里生出一缕情愫。

  这是人伦大忌,明知道不应对嫂子心存非分之想,偏偏难以自已,迷恋愈深,令他饱受心灵的折磨与拷问,当他感应再难面对兄、嫂,便毅然离开家,远走襄阳求学。

  前身对嫂子的爱纯粹而无暇,并无一丝亵渎之心。

  少年思春,人之常情也;恋慕美人,天然之理也;有违人伦,哀其不幸也;有情而不发,可谓克己复礼,无愧于任何人。

  刘景收敛心思,上前两步,持着书卷问候道:“嫂子。”

  黄昏时分,书库光线昏暗,赖慈猛然撞见刘景,神情微微模糊,刘景和刘远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眼眉轮廓足有七、八分相似,望着挺拔修长、俊朗特殊的季叔,赖慈不禁又想起病故的丈夫,马上心如刀绞,不能自制。

  赖慈出乎意料的缄默沉静,使得气氛渐有凝结之势,刘景只好再次开口道:“嫂子,你想要看什么书?不如告诉我,我帮你找来。”

  赖慈亦察觉到自身的失态,急遽垂眉低首,遮掩情绪,缓了缓说道:“先不急找书。仲达,你的病彻底痊愈了?嫂子这两天身体有些不适,没去看你,希望你不要怪嫂子才好。”

  “嫂子何须说见外话。”刘景望着赖慈清丽憔悴的脸庞,语气极是老实隧道:“若不是之前嫂子悉心照顾,我也不会好的这么快,这都是嫂子你的劳绩。”

  赖慈是他重新睁开眼第一个见到的人,对于这位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子,他由衷感应钦佩和谢谢。

  良人猝然去世带给她的攻击绝非旁人能够体会,她却强忍住伤心,一边尽心操办丈夫的丧事,一边竭力照顾紧急的季叔,险些到达废寝忘食的田地。

  等到刘景苏醒过来,转危为安,才默默离开,独舔伤心,哪怕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指责她半分。

  赖慈闻言抬起头,再度端详起刘景,当初季叔离家时还没她高,现在却反横跨她一大截,言行举止彬彬有礼、潇洒从容,和她影象中瘦小懦弱的季叔形象完全判若两人,越发与其兄相似了。

  赖慈不敢再想,免得泪洒就地,说道:“仲达,嫂子想看《易经》,你去帮我取来。”

  她这段日子过得很是痛苦,特别是闲下来的时候,心中的苦闷与日俱增,压得她喘不外气来,唯有寄希望于从博大精深的《易经》中罗致力量,渡过难关。

  刘景道:“家中仅有《周易》,缺乏名家注解,易言玄奥,艰涩难懂,读起来很辛苦,正好我从襄阳带回了宋师的《周易注》,嫂子要看看么?”

  前身北上襄阳,最开始是拜嫂子赖慈的兄长赖恭为师。赖恭家世渊源,才学出众,乃荆南名士,但他身为荆州刺史部从事,位高权重,公务繁忙,很少能抽出时间教导门生,赖恭唯恐误人子弟,令他转投宋忠门下。

  宋忠字仲子,荆州南阳郡人,堪称当世大儒,尤善易学,天下少有人能够相比。

  可惜前身不爱学习,整日沉溺玩乐,宋忠经过多方考察,终于死心,认为他“朽木不行雕也。”若非碍于赖恭情面,必将他逐出门墙。

  平素从不召见授业,只叫亲传门生、武陵人潘濬潘承明传其经义。两年间,师徒晤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与其说是门生,不如说是门生。门生即转相教授者。

  “这是真的么?”赖慈大感意外,稍稍振作精神,说道:“宋君善治《易》,名著天下,来日宋氏《周易注》必能成为经典之作,你有时机把它带回来,真是一件值得称贺的喜事。仲达,你做得很好,嫂子托你的福,才气拜读到宋君大作。”

  刘景悄悄摇头,前身平日连宋忠的面都很少见到,哪有时机缮写他的著作。此事多亏了潘濬,他是武陵郡人,和刘景同属于荆南地域,算半个老乡,两人性格南辕北辙,却难得十分投缘,潘濬料他此番归家奔丧,恐怕多数不会再回来,这才将经书借给他,约定日后送还。

  时下师者教学,主要以口述为主,只有寥寥无几的亲传门生,方有时机一窥全书,潘濬将书借给他,这小我私家情不行谓不重,日后一定要找时机酬金。

  “襄阳游学两年间,学识增进有限,惟有抄些书聊以慰藉。”刘景不由叹息道。前身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丝绝不明白珍惜,实在太不争气了,他如果早穿越两年,收获绝不止于此。

  赖慈不知眼前季叔已非旧人,柔声劝慰道:“仲达不宜妄自肤浅。”

  两年来,赖慈和兄长赖恭偶有通信,得知不少刘景犯下的荒唐事,不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怎么也无法将眼前之人和信上描叙的人联系在一起。

  她更愿意相信是兄长对季叔过于严苛,她很了解自己的兄长,他本就是一个很是严肃的人。

  见刘景始终拿着一卷书,赖慈好奇问道:“仲达,你手中拿的是什么书?”

  刘景回覆道:“是贾景伯的《左传解诂》。”

  赖慈颔首,想了想说道:“当今世道不宁,读《左传》好过读《周易》,仲达平时不妨多看看。”

  “嫂子所言正合我意。”刘景颇以为然。

  《春秋左传》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涉及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等方面,虽然也包罗军事。对于军旅之人,《春秋左传》的职位一点也逊色于孙、吴等兵法,君不见后世关羽的民间形象即是一手春秋、一手大刀。

  刘景从书架上取出一卷竹简,说道:“嫂子,《周易注》就放在这里,总计十卷,这是首卷。”

  赖慈接过书卷,并未立刻打开,而是说道:“嫂子回去再看。”

  “好。”刘景轻轻颔首。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