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周宋

在心为敬|留帖存记

周宋 一了伯僧人一 311 2019-12-07 00:35:44

  本章原是鸣谢贴,鸣谢所有用推介票、月票、打赏、订阅本书的书友们,但已经两月没更新了,一来人多了,二来存稿徐徐的少了,一时难以一一罗列,故改本章为答疑。

  但所有书友的支持,我在作家后台都能看到,谢谢各人!

  关于本书两大疑问:

  一是棉衣,二是银子。

  ……

  许多人以为“棉”字是在《宋书》里首次泛起,然后以此推断棉花引进中国在宋时,可实际上,此《宋书》是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沈约撰。

  刘裕由420年建设代东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史称南北朝,再是隋,然后是唐,再经五代十国到北宋。

  再往前,其实……

  马王堆帛书(西汉)里就有“棉”字。

  而唐朝书法家陆柬之,颜真卿都写过“棉”字。

  无棉,哪来的“棉”字呢,至于此棉是否当下的棉花,另论。

  但宋前无棉论,谬误多多。

  也有人可能会说,此棉为木棉,这一论,也对也差池。

  有专家明确了的,棉花属锦葵科,木棉树属木棉科。木棉树也有棉状短纤维,但不拈曲,不行能纺纱,更不能织布,只能作枕芯之类填充物。

  不外宋前之棉,叫法有许多种,各朝差异,各地纷歧,“吉贝”、“白叠”、“桐”、“橦”……

  《尚书?禹贡?扬州》中就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纪录,所谓“卉服”就是指的棉布所制之衣,为贡品。

  《后汉书·南蛮传》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广幅布就是棉布,这是有考证的,当无疑问。

  《后汉书·西南夷传》记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

  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永昌。

  《梁书·西北诸戎传》:“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发,名曰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近代出土自东汉至唐代的棉布与棉布制品有许多,但凭据晋代墓葬中发现了已炭化的棉籽,经判定是草棉,质量不高。

  至于书中棉衣,也可以视为木棉填絮。

  ……

  再说银子。

  这问题其实这问题看一下唐朝时的税法就明白了:

  “凡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

  丁随乡所出,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

  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者租、调皆免。通正役不外五十日。”

  ……

  从“非蚕乡输银十四两”可以看出,银子绝对是官方认可的主要钱币之一,其次另有金,但因为种种原因,金、银、铜、帛、绢的兑换比率每个时代浮动都很大,朝廷也多次订价,但都难以执行统一尺度。

  基本上每一任天子新登位,都要校正一回物价,晚唐之后乱象更严重,“诏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为什么要出这样的诏令,因为绫、绢没人要。

  基本上每州都有硬性划定,十贯以上的交易必须掺杂绢帛几多。

  甚至又有“各州各自铸钱、严令铜钱不出境、重复诏禁天下铜器、军制白钱、富家钱过五千贯者死”等等乌七八糟的钱币乱象与政策。

  不仅钱币汇率纷歧、品质纷歧、就连数量也纷歧,有的州以八百五十为一贯,有的州以八百钱为一贯……。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钱少。

  钱少的原因一是铜少,二是铜的作用太多,铜镜、铜盆、铜锅、铜锣、锁呐……许多生活用品都要用到铜,另有用铜大户佛寺的无底洞,怎么开采都不够用。

  融铜铸器屡禁不停,斩字当头也照行不误。

  所以金银成了富家的必藏品,而银子也成了更好的硬通货。

  飞钱银票的发生就是因为钱币实在太乱了。

  但银子只适用于富人,穷人还眼巴巴的数着质量很差的铜钱、锡钱过日子,所以,翻一翻唐朝的史料,会发现竟然有“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唯银无益于人,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仕宦论罪。”的禁采银矿政策。

  而北宋时也有类似禁银政策,有区此外是宋时政策比力温和一些,惩银奖铜,勉励坑矿多挖铜少采银。

  但屡禁不停,富人照旧喜欢这硬通货,矿工照旧喜欢多采银……

  老黎民用不起银子,依旧没钱用。

  ……

  而在五代,拉着一车车的铜钱做买卖,简直是把人头直接往外送。

  更况且盘据严重,别说国与国之际的钱币体系纷歧样,州与州也有很大的区别,唯有金银无国界,携带还宁静。

  而银子除了当钱用,此外用途少,所以虽是乱世,存银照旧蛮多的。

  如史实上南唐向中周求和,银铜数量相等。

  总之,本文银、铜虽稍有夸张,但并没有脱离边际。

  ……

  ……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