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

炼气规则

炼气规则

卜福 著

  • 仙侠

    类型
  • 2019-08-29上架
  • 419798

    连载中(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刊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炼气规则纲要

炼气规则 卜福 9879 2019-08-28 11:27:28

  1.世界配景:

  仙侠世界,天圆地方,上至九天,下至九幽,诸子百祖传道,三教九流争锋,人鬼神妖,千奇百怪,大道漫漫,共求永生。

  2 世界规则:

  炼气士:

  宇宙万物,莫不有气化而来,气乃道之显化,人也一样,聚气成人,散气成鬼,气乃修行的载体,故追求永生大道的修行人称之为炼气士。

  灵身:身体分阴阳,肉身属阳,是人们肉眼可以看得见的,显性的实体;而事实上,人们另有一个属阴的阴身,修行中人称之为灵身,是隐形的,凡人无所察觉,而练气士主要修炼工具就是自己的灵身,通过积精聚气来买通灵身的各个通道节点进行修炼,只不外各家对于灵身的通道节点称谓纷歧而已,例如道家称之为丹田、黄庭、祖窍、泥丸宫、玄关一窍等;佛家称之为气脉、明点,三脉七轮等;医家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等。

  (注:灵身不离肉身,两者实为一体,但两者不是完全重叠,照旧有些差异的。练气士和武者的区别就在于此,武者通过磨练肉身并结合医家的奇经八脉体系来修行,而练气士则直接通过聚气修炼灵身,以求永生。)

  修行要义:

  万物求永生,则必修仙道,然仙道一途,其修行最重炼气,一切以炼气为本,这里的炼气是指的先天元气,人之一身,共有五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浮气。其中只有元气是属先天元气,也是修炼的基础所在,是踏入仙途的敲门砖。

  要讲明的几个要点:

  人类的起源:

  人乃神之后裔,故有神创人的说法,人侍奉神,凭据神的指引去生活,直到有一天天地巨变,神彻底消失。人类继续的神的血脉逐渐淡化,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王族崛起,自封天子,代天而狩,大争之世就此拉开。

  史前文明:

  共分为两部门,前一部是已经无迹可查的神灵时期,这一时期,其实整个大陆民族的历史皆是神族之间的迁移史和战争史。后一部是神消失后的后神灵时期,即先人时代,这一时期是最具神灵特性和能力的人类先民统治时期,其中有被后世人类称为始祖的圣王,有被后世炼气士称为始祖的天仙,因莫名原因,先人时代结束。(这两段时期的结束都可作两处大伏笔,只看以后有没有时机填坑了。)

  人神鬼:

  这个世界的人神鬼有相通之处。

  人:有世俗世界的普通人,他们为柴米油盐而奔忙,为荣华富贵而操劳,也有一心求永生的炼气士,普通人眼中的神仙中人,他们出于世俗而有与世俗之人截然差异;

  神:

  这里的神并不是指神灵时代真正的神,也不是先人时代的人祖天仙,而是在寺庙中受人们香火供奉的泥胎神灵,或佛或道或城隍或财神,皆是世人眼中的神灵,除了在各自道统已证真身的神仙祖师等,大多是被世俗王朝追封的山水神,方位神,星君,功曹等等,用以维持世俗王朝的统治和玄之又玄的气运,其神位的真正初始神皆在先人时期就没矣,神位或名称是模仿古代亲近世俗王朝的玄门神谱上设立的列位神位,每个王朝凭据各自的机缘气运分封差异神位,每块大陆上的神位数目险些相等。坦白讲,神的设立主要是使得世俗王朝在炼气士的世界中有一定话语权,以此来制衡拥有神通的炼气士。(注:在世俗世界里,人们追求的无非荣华富贵,风花雪月,可在仙侠的世界中,神仙的存在或者说炼气士的泛起使得世界的价值观泛起不平衡,人类可以永生的希望足以摧毁世俗中任何阶层的欲望,反而倒霉于世人各司其职的社会正常运转,所以这里要泛起几个制衡条件,即炼气士的人数终究是少数人,而且由于法不外传,其获得真传的炼气士也是少少的,世俗王朝对应的更多的是各家学说的普法传道,求仙一途是逆天而行,为天地所不容,故其修行途中随处是险境,步步是关槛;修行一事对于天资慧根要求极高,非大毅力大智慧大机缘不能入其门,这就导致了两点,一由于仙侠世界的气运真是存在,故世俗王朝的当权者皆身负其相应气运,如若擅自修仙则极易引起自身精气气运与王生机运的冲突,结果不堪设想;二,当权者可善权谋,却未必长于修道,修道的门槛之高之玄皆是当权者求永生的拦路虎。)

  鬼:

  人死后入轮回,未入轮回者化为鬼,这里正好与灵身相对应,人死之后,阳身彻底停止运转,肉身逐渐腐烂,而灵身在失去肉身的依附之后,则彻底独立出来,成为肉眼中无形但又确实以另一种形势存活的存在,这团类似于能量的存在可以是指为人的灵魂本体。

  一般人的灵身离开身体后便发生变化,可以转化为阴魂,此时的阴魂受冥卒牵引而入轮回;若是炼气士的灵身或重新找一副肉身庐舍进行夺舍,或滞留人世间,或游走于其他世界,视之为鬼。

  (灵身或者说鬼的存在与佛家的修行宗旨相呼应,佛家重轮回重来世重灵魂,轻今世轻肉身。重灵身打磨的佛家,当肉身腐烂时,则是其灵身验证真果之时,对于大多数炼气士此原理同适之,肉身去后的灵身能量是鬼是仙是佛,就看生前的修为和道行了,这即是‘纯阴为鬼,纯阳为仙’的说法。)

  百家品级:各家分为学家教,例如:儒:“儒学”、“儒家”、“儒教”,儒学是世俗世界流行的一种学说,各大王朝的文武百官都有不少人修习儒学来修身治国;儒家是一个阶层,凡学儒者,皆为儒家,不管是世俗中的念书人照旧又儒而入大道的炼气士;儒教是求道者的一种信仰,善养天地浩然气的儒教子弟历来以大道正统自居的。,三者相同也差异,佛道儒墨皆是如此。

  而其余诸子百家与之相比少了“教”之说,因为没有自家始祖如佛道儒墨一般证道而成,故只得以“家”自称,算不上一种信仰,称不得教。

  佛道:

  佛与道是仙侠世界极为主流的修炼体系及其信仰来源,道法为先,佛法为后,但厥后者居上,且佛法的影响力极其广远,流传迅速。

  原因有二:一,与道家信奉今世说差异,佛家宣扬来世说,认为今生遭罪刻苦是为前世还债,若是好好积善修德,死后可被接引到西天净土享福,或是下世转世为人享福,这对于礼乐瓦解的世俗世界的伧夫俗人是一个极其能够解脱苦难困境的思想,迎合了世间人们因为现实的困境遭遇而对信仰的质疑的需求,追求今生永生不灭的道家,不讲来世,只修今生的说法反而被大多数炼气士信若真谛。

  二来是释教注重普法的流传,考究普度众生,佛家虽讲出世,释教流传的思想却是积极入世,一是拯救,二是普度,不管你是什么人遭遇什么事,只要你愿意,空门永远为你敞开,皆可度你出苦海,没有门槛,不讲身世,所以获得世俗世界公共们的认可和信奉。

  而道祖传法考究隐于凡间,随缘接引。道祖遗留的五千字道家真谛就已明示,人分上中下三士,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人生而差异,道只传上士。

  所以道家孤高,不迎合公共,传法隐秘不广,只青睐上士,只喜欢有慧根有天资有灵性的人,不说教,不劝告,喜欢通过修行和点化有缘人,所以玄门高屋建瓴的态度,和消极避世的姿态,注定无法向释教一般迅速流传生长。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是释教注重普度苍生,也只是传的普法,成为炼气士的登天之途永生之路注定是其秘法,秘法皆不轻传,所以空门炼气士也长念“空门宽大,却不度无缘之人”,

  空门内想有结果还要有大毅力大智慧。

  而道家收取入室门生更是苛刻,除了缘分,机缘,另有层层考验,收三年,看三年,考三年,越高的法脉越是传承稀少。

  (道祖传承繁杂多变,流派甚多,万年历史不时有惊天绝地之人物开宗立派创教,各路学说也是演变甚广繁多,相对而言,佛家的流派反而清楚有序,却也被世人挖苦为百寺一面。)

  儒墨:

  “世之显学,儒、墨也。”入世之学中,属儒墨最盛,并称显学,“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行胜数”。

  自儒家始祖证道以来,便降生了儒教,“儒教”又被称作“圣教”,故儒家始祖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而儒学是儒家老祖宗推出的学说,世俗之人习之可济世教学,炼气士习之可入大道正途。

  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

  墨家与儒家其学术之基本截然相反,这也造成了儒墨两家推崇者之间无所不在的明争暗斗,如果说佛道是由大道继而世俗普法,那么儒墨则是由世俗学说进而入道,世俗王朝帝国绿林江湖以儒理墨规为己任者不行胜数,

  墨家倡天志、明鬼、横死。以推行“尚同”“尚贤”入世,用略朝堂的墨士,以清规严法行苦行之修的墨徒,以掌中三尺剑而游走江湖的墨家游侠,亦有以奇关巧技独步于天下的墨匠,而掌管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之职事的墨祝最为诡秘难测。墨子之徒,“苦节危行”,在朝野用权略以持危应变,处江湖则劳身苦志以振世之急。

  (关于墨家,我想多说两句,墨家在整其中国历史上都是最隐秘的一家学说,究其原因,其学说流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收到统治者的打压,其著作或传承世人无可考究,造就了现墨家学说空有其名的田地,但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其实算是宗教色彩最浓厚的一脉了,法夏宗禹的墨家再难重现世人面前。)

  诸子百家:

  我想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大争之世,诸子百家,百舸争流,或正或奇,或阳或阴,或立意高远,或微言大义。大路条条可通天,但却与人而异,在你看来是个断头路,他人却能走到九重天,其一个个立于世界本源的学说历年积累流传演化,其衍生之各家学说繁杂而又难辨。

  一条通天之途,供众生攀登,可对于自身来讲,这条求生大道只不外一人独行的独木桥,随时随地都有跌落泥潭的险境。差异的是自己修习学术差异,而路径的宽窄各异而已。

  诸子百家于凡间中争锋于普法的流传,于修道中又苦心竭虑的抉择秘法的传承,更要与周遭对手一较道法之高下。

  慧根:

  慧根、善根、福根具为慧根,即修道之基本。人生差异,除了世俗权碌富贵,最大之差异,在于此慧根。这也是在仙侠世界中,以修道为己任的这帮高屋建瓴的炼气士为何争斗不停的一个基点,人生而差异,爱此厌彼,学说如此,人事如此,事物亦如此,不以道行高深为准则,不以神通道法为校准,同运差异命,法不在先后,皆是如此。

  知者谓之“慧”。大多数人是通事后天学而知之、识而知之,用而知之。是世人获得“知”的一种手段,所谓“黎民日用而不知”就是这个意思。有的工具若过于玄妙高深,纵然天天接触,穷其一生探索也未必能知之。有的人,纵然天天对其进行教导,口干舌燥,他也学不懂,识不得,知不了。但世上却有少少数人,生具慧根,明心见性,不需识得,无人教导,却也能知之。这种人才有悟道的基本。将慧根放于修道一途,便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往大道而不入,有的人为何被修道瓶颈困其一生。若将慧根一说放于世俗事务,这也解释为何道法通天的修道高人对于某件细微之事的看待有时还不如乡野之间长大的顽童,修道有成的前辈修士有时还不如后进末学看的通透的由来。

  见识可以靠后天去培养,但慧根却是先天的。(在修行的路上,最隐讳的就是自命特殊,总觉得自己慧根深,福报厚,其实不外是一个笑话。而如主人公一般,认识并敢于认可自己的不足,再靠后天的勤奋努力一点点的去自我完善,到达突破少之又少。这种最起码的自知之明反而显得修道如做人无二,好恶自辨。)

  修心与神通:

  修心关乎炼气士可期的大道成就和对遭受命运考验时的抉择,而神通靠的是人的福缘悟性,两者有关而又无关,这就是道法有崎岖,而心无止境的显现。道法高者未必能够利己时利他,不修道者,也未必是愚夫蠢民。这也解释了纵然是抛开道统之别,仙侠世界并非一派祥和之气的缘由。

  对于真正具有慧根的人,笃信不疑,终生追求,之所以最难得的,因为与生俱来。他只要一听闻道,恳切和信心,向道之心,就油然而生,

  而以修道的幌子障眼,其实内心深处并不信道,只不外是来求功夫,求神通,求手段,求富贵而已。

  这也是名门正派大道统的可贵之处,在正道之下,拜得明师,在其领导下,走很长一段路,经历许多事,学许多工具,才气逐渐明白什么是大道,然后不停培养自己的恳切和信心,如母鸡抱蛋一般,时刻照顾着自己这颗心,才有时机慢慢的入道。

  出世入世:

  世俗世界灵气污浊的修道情况对于开启灵身灵识的炼气士是一种折磨和伤害,但如同请取之于蓝而出于蓝一般,入世磨练身心是每个炼气士避无可避的经历。入世的目的在于修心,红尘炼身,调伏众生,而调伏众生的历程,就是在调伏自己的心。每一个众生,其实可以看成是个体的一个念头。念头纷纷纭纭,,犹如众生,善恶不定,时迷时觉,要调伏这些念头归于清净,回归原来。

  善念要护持,恶念要降伏,只有每一个念头都要照顾好,才可以把自己身心打磨的琉璃无垢,以求飞升前的莫要泛起千里堤穴溃于蚁穴的境地。所以自古以来,大成就者都发大愿来度众生,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度众生也是在度自己,度自己就要度众生,这就是体用不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也是为何古往今来不少成道者都在红尘中修炼,济世度人的原因。

  人与炼气士:

  世俗之间,大多数人败在没有这个时机,也没有足够的心性,品德,缘分等等条件,可以获得明师的教导。他们纵然有心学道,但各方面的条件却不成熟,心力不足,心性不稳,心智不坚,品德不佳,缘分不到等等。

  强修道,则越修越偏。根器不足,不愿踏实修好人道,反而妄求仙佛,所以注定了结局悲凉。视为蚍蜉撼树,这也解释了仙侠世界歪门邪道和误入歧途的炼气士的存在原因。

  先学会做人,再想学仙学佛的事,这是一种最起码的自知之明,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自律精神,这也是我这本书想表达的一些工具。

  对于根器不足的公共,最稳妥的要领,就是先努力修好人道。究竟人道近,而天道幽远,若是根器和福报不足,又何须舍近求远?

  人道的修行,最注重品德。仙道持上德,上德不德。人道修下德,下德执德。

  人道是仙道的基础,下德是上德的基础。所谓下德,就是儒家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勇谦恭诚敬和”以及道家常提倡的“忠孝”,其实这些都是做人的天职,人道的尽头,是仙道的入口,无论是什么基本,都必须先从人道开始修行,只不外有的人仙缘不足,终生就止于人道的修行而已。(注:这里的道,是为天地大道正途,非指仅仅是进入炼气一途。)

  纵然不能入仙道,只要人道修持得好,一样可以入神道,守护一方水土的安宁。

  三士:

  三士之说,道家始祖曾在遗留的五千文中有提及,人生而差异,士分三士,上士中士下士,此三士闻道后皆有差异,三士自是炼气士,然即为得天独厚的炼气士可有上中下之分,这也揭示了同为开启灵识,闻得大道的人杰地灵,为何在仙侠世界中上演一出出人世间。

  争与不争:

  真正踏入修行之路,有一点很是要害:即是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大道机缘向来是有你没他,而争也要分怎么争,如何争,另有看得清什么时候争,什么时候不争,士分三士,慧根有别,对于争字的理解也不禁相同,故有的面目相憎,有的坦然若素。

  修真:

  炼气士重修真,什么是修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真既是“知行合一”,具备“知见”之后“行动”。知见:明白修行的条理、次第和基础。行动:入道之功法。仙侠世界有正法,有邪法,有旁门,有左道,初学者想要证得大道,须有领路人,这也是名门正派的优势所在,儒释道墨皆有证道老祖指给后世子孙的得道捷径。

  意:

  各家学说很是考究一个“意”,文武皆崇尚一个意字,拳有拳意,桩有桩意,字有字意,诗有诗意,“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武以意为首,意若其根”。泼墨挥毫,考究的是笔意,或笔意纵横,或笔意潇洒,或笔意空灵即是如此。

  修得文武皆可移情换性,即是通过修学中的潜移默化,渐入其中“意境”,积贮的“意”多了,就能慢慢养成“势”,这小我私家就会有了气势,气场,武者文豪炼气士恒久修炼,迥异于俗流。

  内求:

  炼气士,求永生,如何求,万物静观皆自得,外求是“术”,内求才可得“道”。故念书人不出门,便知天下,得道者可掌中观世界皆是如此。

  修道者,以证道来讲,内求是正,外求是邪。内求是寻根探源,外求是拓展枝叶,所谓“内求诸己,不假外求,不执神通,方证大道”。

  【注:一些想法炼气为本,修心至上。道家认为,宇宙万物,莫不由气化而成,气乃道之显化。人也是一样,气聚成人,气散成鬼。所以炼气可以修身,调养肉身。人的修行离不开这个肉身,正所谓「人身难得」,又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一旦失去这个肉身,修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一个病恹恹的人怎么去修行。

  修行到了最后,修来修去,仍然是修的一颗心。心性不定,不稳,不静、不诚,道也难修成。正如佛家所说,一颗心「贪嗔痴慢疑」都占齐了,还修什么佛,成什么道呢?

  道家自古就有“道不求人,医不扣门”的传统,不热衷也不擅长劝教。

  道家就是这样,隐于凡间,随缘接引,只青睐上士,喜欢有灵性有慧根的人。不喜欢长篇说教,只是通过修行和点化,让人自然的感悟。不喜欢花里胡哨,不喜欢烦琐聒噪。看不上的人,永远不会去过多的理睬,不会因为你不相信

  秘法:

  元炁降化,神明自生。

  先天元炁凭据人体部位的差异,又分为三种,称为先天三炁。差异的丹家,差异的门派,下手处也纷歧样。具体练法都是秘中之秘,不轻易示人,需择徒而授。

  灵身现象:

  丹书所说的“阳光三现”、“虚室生白”的功境,其实是在买通“灵身”这些能量通道时的一些反映,

  一般人都是后天的识神用事,先天元神退位,整天杂念纷纷,很难察觉到自身“灵身”的存在。

  道家的丹经为什么艰涩难懂,因为里面大量的术语,不光是隐语,而且多数和“灵身”的修炼有关。好比和谐铅汞,运转河车,斩三尸虫,凝聚三魂,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元婴出窍等等。而中医里许多穴位的名称,好比百会、神庭、玉枕、太溪、涌泉、天池、气海、会阴等等。

  灵身与肉身:

  道家重视“性命双修”就是这个缘故。“性功”更偏向于阴身的修炼,而“命功”更偏重于肉身的结实,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道家追求的是永生久视,所谓“遮风避雨好炼丹”。

  若是肉身庐舍不强大,就无法积精累气,灵身的修炼就很艰难。而灵身的强大,不光可以开启自身灵性,彻悟原来面目,洞悉生命的真相,也可以反作用肉体,使其越发结实。

  只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只修命,不修性,寿同天地一愚夫。】

  3修行品级

  炼气士修行品级:

  寻真境;炼气境;启灵境;通神境;还丹境;

  圣胎境;化一境;圣人境;道人境;天仙境;

  (第一境:寻真境,这里的真指的是修真,有道是:“元气降化,神明自生,炼神合道,乃是修真。”说的就是只有修炼先天元气,才气真正踏入修真之途,人有五气,只有先天之气才是道之显化,其余四气虽各有异处,却难登通天之途,修士如若一辈子在后天之气里面打转,不算是修真,只能是修身养性。修士找到自己的先天元气,熟悉控制修炼,才算真正成为炼气士的一员。

  第二境:炼气境,炼气士们通过各自师承秘法积精聚气,将体内后天之气一一降化为先天之气,体内气息改天换地,生机勃勃,无病无灾,心意一动,气随意动,作于肉身或可体重或可身轻,亦可运用法器宝物攻伐,身体的潜能灵识得以引发。

  第三境:启灵境,通过先天灵气的聚集运转,使后天神识避退,察觉灵身的存在,唤起先天元神,开启灵身的修炼,此时可谓开端登堂入室,灵身的泛起和对于肉身的反馈让练气士与往日不行同日而语,开启自身灵性,洞察世界本质,可以在某一方面获得迥异于凡人的能力,天资器根福缘深厚者甚至是可获得天赋灵法,如同神仙般的术数能力,可谓天之骄子。

  第四境:通神境,积精聚气买通灵身周身循环的能量通道,灵身对于炼气士如同肉身之于普通人,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身体的各个功效,甚至不用有意识的操控,自然而然的就能身如意转,可对于身体的内部了解却知之甚少,真正的控制更是谈不上,炼气士对于关闭的灵身一样感应陌生,只能通过元气的流转来探索着一未知的世界,通过买通灵身关闭的节点通道来掌握灵身的运用,每买通一部门灵身的窍穴都市增长一部门元气的积累和灵识的增长,买通灵身的循环路线,聚气凝结,奔流不息。运用灵身与外界互动,可发生种种神迹,有神鬼莫测之能,灵法通彻,而神灵涌现,在外界世俗人眼中,往往被誉为神仙中人。这即是“一物生来有一身,一身另有一乾坤”的修道者内求之说。

  第五境;还丹境,以先天灵身意念为引,生成一颗金丹,“结成金丹客,方是我辈人”,“我命由我不由天,结成金丹万万年”踏入此境,才是真正的大道可期的开始,寿命近千载,金丹的结成是反抗天道压制的基本,融入灵身先天之灵的金丹,可映射出种种异象,化一方小天地为己用,灵身差异,金丹的映射亦差异。

  第六境:圣胎境,“珠落黄庭结圣胎”金丹映射的一方小天地结合炼气士后天习练的大道真谛,孕育出一尊元婴,此元婴不足寸余,为炼气士本人模样,若说金丹是炼气士的先天灵身所化,那元婴则是炼气士后天修道的化身,是一个先天灵气降生的炼气士本人,可飞身离体,转瞬间千万里,参悟天道,转败为功,圣人境大能的元婴,甚至可上入九天,下至九幽。

  第七境;化一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此境意瑜返璞归真,灵身肉体合道化一,可以说此身既是元婴,也可以是此身亦是灵身,或说此身就是秉和先天灵识和后天大道修习的荟萃大成,无璃无垢,诸邪避退。此时,佛道两派修士选择泛起两种流派,道家性命双修,灵身肉体并重,在化一一境做到灵魂合一,为后期飞升做足了准备;而佛家则是凝魂聚魄,以肉身为容器,以灵身为载体,聚合神魂体魄。

  八境:圣人境,“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道真儒圣菩萨巨子俱是此境仙师的称谓。圣人多入世,皆因凡生灵之长,其功力越大,眼界越高,其念头越是纷纷纭纭,念头生灭,犹如众生,善恶不定,时迷时觉,需要调伏清净,回归原来,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度众生的圣人其实也是在度自己。

  九境:道人境,“上古有道人者,提挈天地,掌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此时的炼气士,宛若天地所化,几近于道,而此时的炼气士却是最遭天妒,与道通行,吸天地本源,故此时必有天劫降临。一入此境,世间难容,必飞升,飞升一事,诸道有别,道家性命双修,可白昼飞升,升至“一人得道,一人得道”,‘’拔宅飞升”指的就是当年一道家祖师飞升之际,对其住宅恋恋不舍,以通天彻地之能,竞将住宅一同气化带走。佛家考究主修灵身,凝魂聚魄,坐化开顶,灵体飞升。兵家与道家相似,儒家与佛家相似,墨家最奇特,士族侠者居多的墨家多数走的肉身飞升的路子。

  十境:天仙境,相传此境此境超脱轮回,不在五行,与天地齐寿,和日月争辉。)

  武者的修行品级:

  炼皮境;磨筋境;淬骨境;气游境;守一境;

  伐髓境,洗经境;返脉境;成真境;九祖境;

  ,

  武者的修行品级:

  炼皮境;淬骨境;磨筋境;气游境;守一境;伐髓境,洗经境;返脉境;成真境;九祖境;

  炼皮境,淬骨境,磨筋境,合称外家三境,武者通过各家秘诀磨炼肉身,或桩功,或外物磨砺,做到铜皮铁骨不停筋,大幅改善后天肉体的强度,此三境者可百人敌。

  气游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口气说的就是气游境的气,也是体内先天五气的总称,依靠这口先天之气游走全身,身体可重可轻,速度可慢可快,杀伤力惊人。

  守一境:又称守意境,气游伤神,动则生变,后天操控原本用来维持自身运转的先天五气为己用,在无能识别灵身的情况下,无论是御敌照旧练功,极易堕落,一旦体魄有损则影响武者精神意识,走火入魔一说就是由此而来。此境最主要是定神守意,引发血气,坚守意志,此境为武者反抗玄之又玄的炼气士打下扎实的基础,不挡不避,不慌不忙,至刚至阳。

  伐髓境:换骨伐髓,脱离后天之身的限制,金骨玉髓,水火不避。

  洗经境;换血洗境,彻底托付后天之身的约束,拓宽经脉,以血载气,以气推血,血气冲天,鬼神避之。

  返脉境:不停的淬炼气血使得气血再换,宗祖血脉显现,其境界一日千里,举手投足之间可镇魂夺魄。

  成真境:血脉成真,可飞天遁地,武功近法,宛若神人。

  九祖境;功及九祖,武者的终点,远古先人为神之后裔,先天神力无匹,此境武者可开山断江。

  4世界地形漫衍:

  五大洲:东胜神洲;北俱卢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中心宇州

  5设定:

  贝壳:可传音,子母贝的属性。

  海螺:可留音。

  鸿雁:传信的飞鸟。

  双生树:可隔空写字,两地同步。

  邸报:官方文书,缮写宫廷大事朝野杂闻。

  杂报:手抄,数十幅书,均系日中杂事。

  照身帖:小我私家身份证。

  鱼符:事情证,上刻官职,姓名,一半留档,一半自带以作验明正身之用。

  望火楼;消防站,配备士兵,防火器材。火师:消防员,火师监燎,水师临濯。

  典客、得令、大鸿胪:外交官。行人署、鸿胪寺:大使馆。

  纸牌游戏:叶子戏,棋类游戏:六博。

  驿站:官民两用

  制度:三公九卿制,或三省六部制。

  饮料:甘草冰雪凉水、冰雪冷元子、生淹木瓜水。

  豆子兵:撒豆成兵,看家护院。

  市井小妖:多市井走兽所化,进可当富户家中的家仙,退可隐市井修行。

  苦行者:流浪四处的苦修之人,最重清苦戒律。

  搬山小人:精怪之属,最爱捉弄凡人,出没于市井之中,靠偷伧夫俗人的菜肴米粮器物为生,力大无穷,行走如飞。

  纯善童子:凡居住之地必是纯良之家,有祖荫呵护福德深厚之家才会泛起此童子,身高寸余,遇恶则退。

  招财童子:降生于黄白之物中,有招财之能。

  白纸羽士:善用白纸扎成各式人物,点纸成真,可替人劳动,护人宁静,看家守院等。

卜福

其实,这份纲要更多的是我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基本想法,一些或许的学问脉络和世界框架,具体的慢慢填吧。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