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覆永生

第二百八十九章

覆永生 微云疏影 2142 2020-03-26 21:14:03

  郑国位于中原要地,文化和商业都很发达,家庭式小手事情坊层出不穷。只愁商品不够多,从来没卖不掉的原理。

  经商虽然比种田挣钱多,所以家家户户只要有条件,都要兼职做买卖,门槛最低、普及率最高的,虽然是织造、刺绣。

  究竟,普通老黎民,想当奴隶市井,或者买卖金银珠玉,粮食牲畜,也没那么大的资本。

  所以,郑国的女性往往很晚出嫁,而且聘礼冠绝天下。

  娘家希望留她们在家,纺纱织布,制衣刺绣,一直为自家赚钱。除非男方能一次性拿出极高的聘礼,女方家里才会放人;

  同理,夫家很希望快点娶女人进门,家里又多一个赚钱的劳动力,故他们愿意咬牙支付巨额聘礼,认为只要多压榨女子,这钱总能赚得回来。

  但对女子来说,无论夫家照旧娘家,都和火坑差不多。无非就是需要她们拼命事情,熬到眼睛瞎了就没人管而已。

  年年辛苦,为人作嫁,凭什么?

  由于郑国经济发达,许多国人家中颇为富足,女人又是重要的劳动力,伙食上就不会苛待。

  加上天天在家里做针线,不需要日晒雨淋,皮肤相对白皙。

  这就导致郑国美女数量,也是天下之冠。

  许多小富人家,生了个女儿,如获至宝,悉心养大,以攀附权贵。

  为人姬妾,命运情不自禁,被转收送人的,被弄死的,触目皆是。等抵家主一死,被赶出来的也有许多。

  她们习惯了金丝雀的生活,没措施养活自己,就只能去做皮肉生意。

  这又带活了郑国的私妓行业。

  许多女人一看,我辛辛苦苦织布刺绣,一个月赚的钱还不如隔邻谁谁谁接个客人?那女人还没我长得悦目呢,凭什么她穿金戴银,我荆钗布裙?

  虽然有人安贫乐道,继续用双手赚钱,却也有人为了金玉,误入歧途。

  但更讥笑的地方来了。

  辛苦赚钱的人,一辈子也就平平淡淡地这么过了。

  许多出卖自己的女人,却凭青春美貌上位,好比郑国娼后,先当娼妓,再当宗室的小妾,最后当大王的妃嫔,乃至王后。

  或者,她们在年轻的时候,通过皮肉生意赚到一大笔钱,从而买了田买了地买了作坊,然后洗白从良,正正经经开始经商了,对外都宣称自己是“未亡人”。

  年近三十的女人,风姿犹存,有钱有田,有宅有仆,大把年轻的男人愿意入赘,多养几个面首也不是没可能。

  另有些美女,哪怕下过海,也有小商人愿意娶。

  究竟,以他们的社会职位,能碰到的最顶尖美女,基本上就是权贵家被赶出来的姬妾,另有娼妓了。

  不娶良家女子,非要娶妓女,虽然不是贪恋美色,而是为了多生几个漂亮女儿,用来攀附朱紫。

  李家即是如此。

  像李家这样的投机客,触目皆是,李家不外混得最好而已。

  虽然落到这行的女子,命运悲凉的占大多数,可人都是这样,只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

  看到人家风物,总有女人(包罗他们的家庭)会意动,加入这一行。时间一长,国家的民风都坏掉了。

  这是女人的错吗?虽然不全是。

  荀慎游历郑国的时候,就专门写文章抨击过郑国,说这个国家,男人娶不上媳妇,却不思奋斗,整天想着去当小白脸或者赘婿,然后熬死妻子,占据对方的工业,再娶年轻女子;女人不安放心心在家相夫教子,针凿女红,认为刺文绣不如倚市门,哪里有眼看?

  他认为郑国的民风都被商人带坏了,弄得全国上下笑贫不笑娼,唯利是图,基础就不管道德品质。

  郑国王公贵族们收了商人的钱,对这等情景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导致民风更坏,形成恶性循环,一点都倒霉于国家的稳定。

  “倚门卖笑,对女子来说,何其屈辱?”郑高平静道,“可唯有如此,她们才气拥有属于自己的钱财。”

  殷姮心里沉甸甸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郑国为什么有那么多身世贫寒的女子,想方设法去攀附朱紫,甚至愿意去当妓女?

  因为她们的人生太可怕了。

  如果不赌这一把,她们注定一辈子就是织布、刺绣、生育、做家务的工具,年纪轻轻,就可能因为太过用眼,眼睛瞎了。

  待到那时候,她们利用价值被榨得一无所有,就成了个吃闲饭的。儿子孝顺还好,不孝顺,她们就只能自生自灭,活活饿死。

  既然期待自己的未来如此惨烈,那为什么不趁着年轻的时候,要么往上爬,要么攒笔钱呢?

  再说了,谁年轻的时候没存侥幸心理,做着一步登天的美梦呢?

  况且另有那么多乐成的例子在前,激励着她们?

  郑高说这些,并不是想抨击这些女人自甘堕落,他只是借此论述一件事实:“为了拥有自己的工业,郑国女子甚至愿意倚门卖笑。若我国开了女户,女子可凭借劳动,获得收益,另有几小我私家愿意结婚?”

  工商业发达好吗?虽然好啊!

  对国家而言,它能让钱流动起来;对黎民而言,它能让自家富足起来;对女人而言,她们终于有了适合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和男人去比打仗、种田这种基本上不行能赢的事情。

  但商业生长对女子有利的前提,就是她们必须是个独立的人。

  否则,女人能赚到更多的钱,却无法支配这些钱,只能陷入更悲凉的命运。

  话又说回来,如果女子能有自己的宅邸、土地、私房钱,她们就不会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庸。

  郑国女子已经用脚投票,为了保证不失去事情,她们甚至不愿意生孩子。

  没有一个夫家愿意娶个不生育的女人回来,所以她们会直接选择不结婚,等年纪大了,想要家庭之后,再找赘婿,养面首,生孩子。

  但郑国允许赘婿存在不假,昭国却是法家社会。

  在法家的思想中,赘婿和面首都是渣渣中的渣渣,但凡一个有手有脚,有廉耻心的男人,也不会靠女人养。

  搪塞这种只想靠富婆包养的男人,昭国的处置惩罚要领一向是和罪犯等同,直接扔去最苦最累的工程,天天修地球。

  所以,女人当门立户,招赘男人的这条路,就被堵死了。

  女人自己不想出嫁,又不能招上门女婿,私生子还不正当,这可怎么办?

  要知道,农耕社会的国家,最缺的就是人口。

  那就只能不让女子有自主权,欺压她们必须依附男人而生,不停生孩子了。

  这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看见殷姮缄默沉静不语,殷长赢知她还不死心,轻描淡写地说:“阿姮,你要资助天下女子,就得拿出比现行律法更好的方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