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覆永生

第二百零四章

覆永生 微云疏影 2127 2020-01-21 23:00:00

  卫平是个很传统的人,他只认发妻生下来的孩子,陪媵之子就直接划为旁支,姬妾奴婢生的孩子就是仆人。

  故他虽然有许多子女,真正认可并序齿的,也只有四子一女。

  五个孩子中,卫平最看重也最喜爱的就是三子卫沂之。但若要说他最心疼的是哪个,自然就是第一个孩子,也就是他的长女了。

  长女和三子年纪相差整整十五岁,卫沂之出生的时候,亲姐姐都已经出嫁。论亲情,自然没几多,可平日晤面,气氛也还过得去。

  但卫平做梦也没想到,卫沂之竟然这么没规则,长姐相邀,他见躲不掉,居然直接翻墙跑出去,泰半夜才回来!

  要不是忌惮到国巫收徒就在明天,卫平肯定要给卫沂之来顿家法,打得这糟心儿子半个月下不了床。

  面对父亲压抑怒气的质问,卫沂之却气定神闲地说:“恶客前来,为何要见?”

  卫平怒极反笑:“你说什么!”

  卫沂之不妥回事:“阿姊来找我,无非就是为了她的小姑与女儿,我能怎么回?难不成我拜师之后,直接对国巫大人说,‘师傅,我姐姐的小姑和女儿被送进了昭王宫,您能否在大王面前替她们美言几句?”

  卫平听见儿子描述的那个画面,不由起了满身鸡皮疙瘩。

  他与太尉同为三公,独女许嫁对方嫡宗子,乃是珠联璧合的好事。

  待到卫王继位,卫家没有适龄的女儿,就将太尉的小女儿立为王后,又将太尉的孙女,卫平的外孙女立为夫人之一。

  卫沂之其时就体现过不满,认为卫王“禽兽之属”。

  他那外甥女虽是个美人胚子,但两年前被征入宫时只有十一岁,卫王却是个壮年男人,这不是禽兽是什么?

  但天下早婚之风盛行,女子十三、四岁就出嫁再正常不外。故卫沂之这番理论,反倒被所有人驳倒为荒唐之言。

  就连他姐姐也觉得卫沂之差池劲,难不成弟弟喜欢她女儿,才用这么荒唐的理由非议卫王?

  算算年纪,两人也就差个两岁,而且时常晤面,确实可能看对眼。

  卫家马上如临大敌,轮流对卫沂之谆谆教诲,申饬他,嫡亲甥舅,万万不能有此背德之举。

  卫沂之还能说什么呢?

  亲娘都不在意女儿的生死,还轮获得他一个舅舅管不成?

  故他回房高卧,继续装死。

  别人怎么样,他不管,横竖他爹要是给他定年纪这么小的女子,他就以“游学”之名,在外头逛个五六年再回来。

  卫平神情严肃至极:“沂之,你实话告诉我——”

  “若知道你们能整整惦念两年,我当初压根就不会多那句嘴!”

  卫沂之听见这个问题就头疼。

  他都解释了一万遍,自己对外甥女没想法,他们就当听不见。

  “她入宫时才十一,母亲、阿姊还教她如何取悦大王,尽快有孕,以稳固职位,帮扶王后。就没想过,别说产子是道鬼门关,如此年纪,承幸都有可能死吗?”

  樊辰听到这里,已经觉得卫沂之很有趣了,只见他蹲在树枝上,啧道:“这就是累世公卿之家啊,见识了。”

  贫民黎民家早早嫁女,一是为了省口粮,换彩礼;二就是怕拖到年纪大了,找不到好女婿,万一错过了时间,会冒犯律法,需要交纳巨额罚金。

  但富朱紫家差异,他们又不愁女婿,只是想挑个更好的而已。

  疼女儿的人家,樊辰又不是没见过。

  前有岷郡太守柳合,小女儿十四岁的时候就定了孙青,把女儿留到十八才嫁;后有华邑公主,大侄女十七岁都没挑中女婿。

  却未想到,卫国最著名的两大世家,居然半点也不怜惜亲生女儿。

  卫平不知院中有两个听墙角的,对卫沂之给的理由将信将疑。

  究竟他觉得,女人生育,不管几多岁,那都是有可能死的。

  年少产子凶险,高龄产子难道就不行怕?

  但他的妻子三十许才生了卫沂之,快到四十又生了幼子,不也平平安安活下来了吗?

  天底下的女孩都这样,十来岁就生孩子的触目皆是。卫沂之若不是喜欢外甥女,关注这个干嘛?

  但比起心中怀疑,他更愿意相信儿子的解释,故他不再揪着这事不放,只是说:“你阿姊难得来一趟,你就见见又何妨?”

  卫沂之不愿和亲爹扯这些,直截了当地说:“爹,您就别绕弯子了,有话直说吧!阿姊求了您什么?”

  卫平的长女很了解父亲,自然不会明着说“求弟弟帮我小姑和女儿说情”这种蠢话,否则卫平直接就把女儿轰出去了,压根不会替她转达。

  但确有一事,被卫平牵挂:“卫王后所出的令郎,年方一岁,若——”

  他欲言又止。

  虽然这个孩子命硬,一路到庐龙城也没事,可谁都不知道卫王新妻性格如何。

  万一她看前王后的令郎不顺眼,只需一句话,这位令郎的小命就没了。

  卫沂之神色一变:“太尉认真机变。”

  卫平早就习惯了儿子的绝顶智慧,闻言不由叹道:“这也是一桩好事。”

  樊辰捅了捅孙青:“这两人打什么哑谜?”

  “应是卫人希望通过国巫大人的关系,让卫王后将令郎带到宫里去养。”孙青对世家的思维模式十分了解,略加臆测,就得出答案,“这么一来,这孩子就能与大王的令郎一起长大。”

  樊辰不由惊道:“他们真敢想!”

  孙青却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有什么不敢想的,以前六国质子来庐龙城,也有和昭国太子一起念书狩猎的例子。”

  “大王的几位令郎逐渐长大,未来我念书习字,骑射驾驭,身边总要有伴当吧?寺人、宫人不外奴仆之身,怎能陪着令郎一道念书识字?”

  孙青少时,也有几个依附孙家,与他年龄似乎的男孩子,陪他一起念书习武。

  世家这么做,其实就是间接施恩,万一穷亲戚里有一两个会念书的,这投资就赚大了。

  王室的排场自然更大,公卿挤破脑袋都想把儿孙送到大王的令郎们身边去。

  “大王的伴当就是王乾之子,另有蒙远的两个孙儿。这些人现在都是大王心腹,年纪轻轻就身至千石,谁不羡慕?公卿之子为伴,难道另有诸侯之子为伴体面?”

  樊辰面露不屑:“所谓世家,也不外如此。”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