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覆永生

第一百六十六章

覆永生 微云疏影 2138 2020-01-02 23:24:16

  一路上,卫平想方设法,逐渐弄清楚了,昭国打下卫国后,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他们一边将所有的仕宦,以及他们的眷属、亲属、门客等,统统关起来,纪录在案。大人物就关王宫,小人物就圈府邸。

  总之,隔离他们和黎民的联系。

  卫国各郡县,全都由昭国的军队接管。

  同时,昭国派了许多身世卫地,但在昭国担任来宾、门客,能言善道的人出头,对黎民们宣讲,你们不要怕,我们是来解救你们的。

  卫人也不傻,怎么可能相信这种无稽之谈?

  但这些说客有证据。

  这场仗从三月中旬打到四月底,延长了春耕,对吧?

  没关系,我们大王早有恩旨,你们现在播种,能种几多算几多。就算种不活也没关系,昭国按人口发粮,人人都有份。

  自然有许多黎民怯生生地说,我们种的田不是自己的,或者,我们自己就是奴婢啊!

  这也很正常。

  卫国基本上没有自耕农,所有的土地,全被世家大族瓜了个干洁净净。

  说客们立刻堆起笑容,告诉他们,你们从前是卫国的奴婢不假,但现在已经是昭国的子民,昭国没有奴婢这一说,所以,你们自由了。

  而你们脚下的土地,也不再属于田主,全都属于大王。

  现在,你们是为大王种地,未来若是英勇参战,还会分到属于自己的地。

  大王说了,念在你们以前过得苦,今年又延长了春耕的份上。今年的收成,就全归你们自己所有。

  卫人听见昭王不光放他们这些奴婢自由,还发粮,甚至不收税,许多人面面相觑,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好的事情。

  他们本能就觉得,昭人在骗他们。

  可仔细想想,人家要骗,也是骗那些贵族老爷,骗他们这些奴婢、佃户,又能获得什么呢?

  况且,昭人基础就不用骗,卫国都已经被他们打下来了,不是他们说了算吗?

  再然后,卫人徐徐发现,昭国这些军士,面对贵族老爷的时候,虽然鼻孔朝天,但对他们这些黎民却很和气,就算缺了衣服,都不是直接抢,而是花钱向他们买。

  卫人见了,已经对昭人信了泰半,许多人纷纷体现,原来当昭国的子民这么好。

  但昭国的杀招,还在后面。

  那就是,徭役。

  将几十万贵族、田主、富户,包罗他们的亲眷、门客、心腹等,一同迁往庐龙城,这是一个极其浩荡的工程,光靠昭国这些军人肯定不够,还需要数十万的民夫协助。

  直接从昭国征调虽然不现实,只能靠卫人当民夫,但卫国刚打下来,卫人还没归心,一个操作欠好,指不定路上就鼓噪作乱了。

  这个问题,殷姮早就思考过,她结合后世的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昭国的粮食接连两年发作式增长,谷粮满仓,轨道方便。导致殷长赢对卫国、梁国旧有的那些粮,已经看不上了。

  故他听从殷姮的建议,征卫国、梁国民夫徭役时,粮食由昭国肩负——又不用从本国运,直接把卫国、梁国粮仓里的粮食放了不就行了?

  以前卫国黎民摊上徭役,自带干粮,家里丧失劳动力,自己也有可能路上就死去。哪怕是小田主家都未必蒙受得起,况且普通农民,就这么纷纷沦为奴婢。

  现在昭国一来,征发徭役,国家发粮,管饱不说。报名徭役的人,官府还特别给你家发一份粮食。

  据说,明年还会有相应的租税减免?

  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啊!

  许多卫国男人就抱着“给家人挣一份口粮”的淳朴心思,报名徭役。

  昭国的官员也说到做到,报名之后,你自己留下,粮让家人领回去。

  卫人奔走相告,争先恐后,前来报名,昭国士兵也得了上司付托,经常与这些卫人聊天。

  虽说双方口音、意思完全差异,有时候只能靠比划,但“不知为何”,每次闲聊,总会有一两个明白两国语言的人混杂其中,相互翻译。

  一般是昭人的炫耀。

  “只有最不肖的人家,才会替别人种田!”

  “没钱怎么办?没钱去打仗啊!斩首一个,爵位就有一等!斩首越多,爵位越多!”

  “我以前就是正宗农民身世,现在已经是第四等爵位的‘不更’了,手下管着五十人,家中良田数百亩,屋子也盖起来了,细君也娶了,小妾都纳了两个!族弟们都争先恐后,要随着我混,好出人头地!”

  “你们算遇上了好时候,大王和国巫大人修改了军功计量方式,除了斩首,协助运输粮草、军械等,也可以累入军功!”

  炫耀嘛,谁不爱?

  看见一群人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自己,那股飘飘然,别提了。

  昭人吹得开心,卫人听着难受啊!

  原来昭国的人过得都是这么好的日子,平时安牢固稳地种地,一到战时,立刻扔了锄头,拿起武器上战场,用命给全家杀出一条前程。

  咱们呢,天天给田主做牛做马,遇到战事就要被征徭役,却照旧动辄死伤,卖儿卖女。

  卫平越听越心惊。

  田宅军功爵位制度,对任何底层黎民来说,都是天然的大杀器!

  正因为如此,东方六国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不敢让普通黎民知道,昭国一直执行得是这种制度。

  这不空话嘛!

  要是知道昭国人人都是自耕农,只要上战场就能封爵,东方六国的黎民至少要跑掉三成。

  至于王族、公卿乃至士子、田主,就算知道,又有什么关系?

  昭国可是杀光了世家和大田主,才气执行这一制度的,东方六国变法翻车,就是因为没把这群家伙杀洁净,他们怎么可能主动去告诉黎民,昭国有这福利?

  虽然是卯足了劲,喷昭国欠好啊!

  但现在……

  想也知道,这群卫人们好吃好喝,一路长了见识,再回去一说,留在卫国的那些奴婢、佃户们,另有几个会惦念卫国?

  卫平越想,越觉得昭国朝廷中枢有高人在,针对卫国,完全打到了点子上。

  贵族、世家、田主们全部强行迁走,连几个念书识字的人都不给你留;

  再给黎民施恩发粮,顺便用种种事实、例证,给他们洗脑,告诉他们昭国有多好。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只怕用不了几十年,只要区区几个月,卫人就再也不愿回到已往的日子里了。

  “父亲缘何愁云满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