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覆永生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覆永生 微云疏影 2029 2019-12-18 23:13:44

  短短一句话,却令殷姮的心漏跳了一拍。

  她知道,这是殷长赢对她政治能力的肯定,只要她颔首,顷刻间就能成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冷静下来,仔细斟酌之后,殷姮照旧摇了摇头:“大兄的美意,我心领了。但我性格已定,怕是难承相邦之责。”

  若是单纯的内政、外交、后勤等事情,她确实能做得来。

  究竟她事情看得透,很难为人所欺。

  可若碰上必须做出重大抉择的极端情况,她的原则和坚持或许会坏事。

  虽然,这也不是没解决措施:遇到这种情况,她听殷长赢的就行。这位兄长才是帝国的焦点,决定未来的偏向,不至于让她一肩扛。

  殷长赢清楚她的性格,却照旧征询她的意见,就是因为他觉得,横竖日常诸事,无论巨细,殷姮都能摆平,真碰到生死生死于一线,必须抉择的大事,他来拍板就行。

  但殷姮之所以拒绝,另有另一重记挂。

  “大兄若令我做相邦,或许会让人误以为,翌日三公九卿,必须由‘巫’担任,这样欠好。”殷姮轻叹道,“‘巫’的全面普及,不知要到何年,现在就将普通人和‘巫’对立,并不是好事。”

  殷长赢却不觉得这有何不妥。

  “巫”和普通人,就应该有职位差异,否则怎么促使人拼命呢?

  田宅军功爵位制度,不就是通过二十等军功的详细划分,令所有人效死战斗吗?

  殷姮早就知道他会不以为然,自然有说服他的措施:“‘巫’考究得是天赋,天赋不佳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企及天才的项背。若真形成定势,岂不是会错失许多修行天赋平庸,政治、军略之道却堪称卓绝之辈?”

  她的话就说到这里为止,殷长赢却明白她的未尽之言。

  如果三公九卿只有“巫”才气担任,那帝国的继续人呢?

  若他有两位令郎,一实力出众,优柔寡断;一身体羸弱,却铁腕强权,又该立谁做太子呢?

  虽然这可能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制度若形成多年,届时想改,也来不及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定下规则,不逾越那条线的好。

  对于殷姮的坚持,殷长赢什么话都没说,只见他随便抽了卷竹简,坐在一旁,徐徐看了起来。

  殷姮见他这样,反倒有些担忧:“大兄,我调音会吵到你吧?”

  “无妨。”

  话虽如此,殷姮照旧觉得,他在看书,她却发出噪音,有些不礼貌。索性放下手中的事情,也凑已往看,发现是一篇讲如何游说君王的作品。

  她简陋扫了几眼,发现此文已经有心理学的轮廓,对人心把控十分到位,随口问:“这是何人的作品?”

  郑高立刻道:“此乃卫国荀慎所作。荀慎此人,身世卫国宗室,拜集子为师,学成回国后,屡次上书卫王,希望变法,以振国力,却没被接纳,愤而著书三十篇。”

  他回禀的时候,顺便体现阿布等寺人,将剩下二十九篇也拿来,供大王和公主阅读。

  不知不觉,日暮西斜。

  殷长赢放下最后一卷竹简:“遣使去卫国,令卫王马上将荀慎送来!”

  殷姮却道:“卫王虽不用荀慎,却未必乐意他为我国效力。”

  荀慎的作品,既然能流传到昭国宫廷,可见名气之大,不说天下皆知,在上流社会也挂了号。

  卫王又不是呆子,不用荀慎,应当是有此外想法。

  好比,怕国家变法不成,反惹强敌不满,再被攻打之类。

  即便卫王不敢明着违抗殷长赢,难道还不敢杀区区一个荀慎吗?

  退一万步说,纵然卫国畏惧昭国之势,对殷长赢点名要的人,不至于乱来。可如今卫王重病,国内乱成一团,难免有人混水摸鱼。

  卫王不敢杀荀慎不假,但郑国、祝国等,在卫国一定有内奸,他们未必不敢动手。

  殷长赢确实爱荀慎才气,被殷姮提醒后,闭目思忖片刻,便道:“孤记得,身边也有谁是集子之徒。”

  大王身边的诸多小官处身何地,师从何人,家学渊源,殷长赢没空去记,郑高却了如指掌,闻言立刻回禀:“长史杨辕。”

  “择能言善辩之士,赐重金、美玉、骏马,以杨辕为首,出使六国。”殷长赢睁开眼睛,爽性利落地下令:“一,离间六国君臣;二,令六国知晓,孤欲来年春耕,对郑国开战;三,厚礼赠荀慎。”

  殷姮听了,不由暗道,殷长赢确实是政治上的天才,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万全的解决之策,顺便把一统战略也部署上了。

  来年春耕,对郑国开战,六国会信吗?

  不管他们信或者不信,都不重要,因为昭国并不计划春天开战。

  等错过这个时节,对方自然会凭借习惯预计,哪怕昭国真要发动战争,也要等到秋天。

  究竟,没有哪个国家和黎民,愿意放弃种到一半的作物不照顾,跑来打仗。

  而那时,昭国的门路、轨道正好铺设完毕,运输速度极快,自然不存在农田疏弃的问题。等到盛夏之时,恰能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至于先打哪个国家……

  “东方六国之中,唯郑、祝、陈有一战之力,又以郑国最强。”殷姮望着殷长赢,浅笑道,“六国方略,已然定下?”

  殷长赢淡然回覆;“自当交付朝臣讨论。”

  殷姮知道,这就是没真正定下来,但已经有所倾向,便道:“我很好奇,是否有人能给出更好的理由?”

  “哦?阿姮也赞同攻郑之策?”

  “六国合纵,虽各怀鬼胎,但唇亡齿寒,兔死狐悲。这个原理,他们不会不懂。”殷姮看得很清,“攻弱国,六国自当联合;攻强国,邻国无论强弱,至少都市张望一阵。只要趁此时机,将强国打垮,所谓合纵,不拆自散。”

  这就和杀狼是一个原理。

  杀掉一只落单的,或者弱小的狼,狼群只会提高警惕,抱团抱得更紧。

  如果直接把狼王给杀了,整个狼群,自然就溃散了。

微云疏影

荀慎(韩非),集子(荀子)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