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仲尼门生列传

第五十七章:孝经

仲尼门生列传 邘十七 2248 2019-09-23 07:15:00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气,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怙恃,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怙恃,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风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

  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品德最重要的原理,用来顺服天下,老黎民因此和气,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

  曾子离开座位敬重地回覆:“曾参不智慧,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孝道即是道德的基础,教化由此而发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怙恃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怙恃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怙恃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诗经·风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写故事来自《孝经·开宗明义章》

  《孝经》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身体发肤,受之怙恃,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周书灿现在最痛恨的就是这个,他满头的秀发,天天又不能洗澡洗头,头皮痒的简直要吐血了。他严重的怀疑头皮上全是虱子,否则,仅仅是不洗头,怎么会这样痒?

  槐给周书灿洗完头,又不敢用力的给他梳头发(半截的木梳),头发打结在一起,尽管周书灿洗头发的次数要比其他人多,可照旧打结缠在一起,因为太长了。

  他是真的恨不得一铰剪剪下去,问题是现在没有铰剪,只能用火烧。火烧头发的结果,不用想都知道效果会是什么样。

  周书灿灵光一现,也算是脑洞大开,想起来非洲人的辫子,“槐,你把我的头发,全部编成小辫子,这样也好洗,也好梳了。”

  槐帮周书灿梳头发,受熏染,他自己的头皮也是痒的,可又不能扔下周书灿去挠头皮,一会急的他,满身上下都是痒的。

  ……

  木梳在古代叫做栉:本义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比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

  栉,在古代博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八大发饰。

  篦箕系栉的一种,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发髻上看成发饰,且很是流行,就像现代妇女头上流行的发夹一样。妇女插篦的习俗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太平广记》中引《小说》云:“汉武帝……以象牙为篦,赐李夫人。”这个时期的篦箕出土许多,制作也比力精微。

  如,长沙马王堆一号博汉墓出土的专盛化妆用品的九子奁盒,内一小博奁,装一对角质篦箕和一对黄杨木梳。

  篦箕(bì jī)俗称篦子,据传是春秋时期一个名陈七子的人发现缔造的。

  篦箕之所以作为发饰深受古代妇女的喜爱,这与它的传统制作工序和工艺技法关系甚密。

  一把篦箕看似简朴,其实制作工序十分繁杂,它有篦篾、篦梁坯、骨档、制漆、楂子、漆篦梁等6个工种42道工序,再精加工另有胶工、打磨、挫草、镶头、拨工、抨刮等6个工种30道工序,最后还要进行复查整理半道工序,共计72道半工序,方可完成。

  古代的篦箕从外型上大致分为马蹄形的单面篦、长方形的双齿篦及半边篦、把式篦和花齿篦。传世名篦有些以质见称,如金、银、象牙、玉翡翠之类,但更多的则是以在篦梁上的雕饰见胜。

  梳篦,理发的用具,篦污去痒功效,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梳理头发用梳,淸除发垢用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梳篦是古时人手必备之物,尤其妇女,险些梳不离身,便形成插梳民风。

  中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即本文所在地,淄水属于汶水的支流,属于大汶口文化地域。)

  在篦单独泛起以前,曾存在过合体梳篦。梳篦疏散以后,器形统一呈马蹄形。梳篦的这些变化,约莫都发生在东周时期。

  从已出土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差异。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

  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汉族民族武艺,用料精良,制作历程颇为考究。制作梳篦的主要质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

  产自这些地方的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并具治头痛、去痒等功效,尤为珍贵和流行。

  从开料到制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极为考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要领方能完成。

  相传制篦祖师爷陈七子是七十三岁死的。俗话说:“七十三,鬼来缠”,人们认为这个数字不祥瑞,所以改称篦箕为七十二道工序。

  梳篦业所奉祖师有赫胥、赫连、皇甫、陈七子、张班、鲁班。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