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我家门前有条河

第四十三章 过大年(五)

我家门前有条河 亦木易水 2190 2020-02-18 08:16:37

  5、年三十

  “年三十”最重要的是年夜饭。家里的年夜饭多是父亲筹备,我和母亲主要打下手。

  每年三十的早上,父亲会炖上一大锅排骨,几多年来,三十那天的午餐一定是啃排骨,且不限量。那是一年一次的奢侈,一碗排骨汤、一大块排骨,就着母亲做的煎饼,品味着春节来临的喜悦。这个时候,父亲会难得的体贴母亲,早早地喊母亲过来用饭,也会让我少吃点煎饼,多啃块排骨。让一家人人给家足,体面富足是每个当家的男人最大的追求。

  午餐事后,父亲就开始张罗年夜饭了。且岂论菜品如何,双数是必须的,虽然加上奶奶也就四口人,但八个菜是起步,鸡鱼是必备菜品,象征着大吉大利、年年有余。虽说年夜饭准备的隆重、热烈,但中午一顿排骨足够饱了,晚饭基本吃不下几多,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共度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夜晚。

  家乡的“年夜”有一个重要的运动——照厅,对于它简直切寄义不甚了解,但每年都市加入其间。主要的运动形式是以居住规模而定,一定区域的居民择一处宽阔且防火的区域,燃起一个火堆,大集围聚在一起烤火、放鞭,说一些祥瑞、祝愿的话,也算是年底最后一次聚会,让熊熊的大火燃去一年的霉运,燃起新一年的希望之火。烤火用的柴火都是各人自觉带来的,鞭炮也是各人凭据家庭情况携带,放鞭的却是有牢固的人,他们手中拿着长长的杆子,接过别人手中的鞭炮挂在杆子上点着厥后回晃动,吓得孩子女人们高声尖叫,那时他们是小孩子崇敬的偶像,在我小的时候就梦想长大了也要持竿在“照厅”时放鞭。

  在“照厅”历程中各人都市尽力挤在火堆旁边,老人们都说“烤烤腚,三年不长病”,老人的话总是要听从的,所以各人都市翘着屁股对着火堆烤上一阵。有时候,淘气的孩子会偷偷往火堆里扔个鞭炮,“啪”的一声,炸起一团火花,惊得人群一阵骚动,年长的便会斥责一声:别往里扔了啊。但无济于事,纷歧会又会传出一声炸响。

  村里“照厅”的地址有许多几何个,并不牢固,只是凭据周围人方便与否来定,但是在放鞭的历程中各人会不自觉地较起劲来,看谁放的时间长,谁的鞭炮响亮,谁的花样多。出彩的一方总会吸引别处的人前来寓目,于是告捷的一方就会有“资本”来炫耀:看,我们这边的人就是有实力!

  “照厅”多数赶在春晚开始前散去,多数人要回家看春晚,不外也有一些老人会聚在火堆旁,多聊会天,谈谈已往一年的大事件,畅想畅想明年的光景。有时候很晚了,“照厅”的火堆还闪烁着灼烁,周围几个黑影迟迟不愿散去。

  过年,要的就是个热闹、红火。

  6、大贺年

  年月朔,是新一年的开始。一大早各人穿上年底新添置的行头,急遽吃顿昨晚包的饺子,出门探友或是期待亲朋上门贺年。

  走在大街上随处是贺年的人群,中国人原来就喜欢和群,月朔贺年更是得热闹特殊,三五成群的人群在街头相遇,互送着新年的祝福,乡村里更是四处洋溢着欢笑。小孩子在年月朔也变得格外灵巧,因为各人都知道在这一天会获得压岁钱。

  在月朔熙来攘往的街头上,人群以家族为划分,三五成群,奔向各自家族的尊长那里。在尊长的堂屋里,都市摆上一桌供品,供奉自家过往的祖先、亲人,贺年的晚辈抵家后,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对着先人的排位俯首磕头,其后才是给尊长贺年,说些祝福的话,聊些开心的天。有小孩子的,尊长会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塞到孩子的衣兜里,小孩子断然不会伸手去接的,还会红着脸佯装拒绝两下,最终照旧强忍着欢喜揣走了压岁钱。

  月朔的贺年极为考究,先去谁家后去谁家是有说道的,尊长那里自然是要先去的,其次就是关系好的,那些日常处的一般的亲戚都往后排。月朔这天,即即是往日里有摩擦的亲戚,也是要贺年的,否则就会被评价为:不懂事。春节的欢喜祥和压过一切,这应该算得乡村政治的领域。

  年初二是外甥看舅的日子。在老家有一句俗语:“外甥随舅”,也就是说外甥在长相与性格上都跟舅舅有相似之处,可以看出外甥与舅天生就是投缘,所以在这一天外甥们都市带去厚重的礼物,而舅舅们理所虽然会精心款待。在这一天,有外甥的人总会兴高采烈,看舅舅的也是趾高气昂,因为这一天就是他们的节日。

  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前,每个孩子家里的亲戚照旧比力全的,初二看舅这天,险些人人都有事干。早几年我父亲的舅舅还在,住在邻村,他便一大早,赶去探望,待个把小时聊聊天,留下点礼品,便赶忙赶回来,他要招待自己的外甥。父亲有四个亲外甥,其中的两个住在市里,很少回村。家里的两个外甥基本每年都要过来看望,父亲也是尽心招待,每年都得喝多。以至到厥后两个表哥一进家,表嫂就随着过来,跟我母亲说:妗子啊,可别让她俩喝多了啊。然而,不喝多是不太可能的,每年初二的大街上,尽是喝多的外甥和摇摇晃晃的舅舅们。

  初三是女儿回娘家、女婿看岳父的日子,对于大多数乡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结婚生子的人带着妻儿和大包小包的礼物去老丈人家,尚未结婚的更是小心谨慎,在家人的再三嘱咐下怀着忐忑、兴奋的心情敲响丈人的家门。对方自然也是做好十足的准备,生怕失礼。在农村,礼节是不行疏忽的。

  我舅舅也在邻村,因为和姥爷住在一起,所以初二看舅那天我基本没去过,通常到了初三和怙恃一起已往。姥爷在的时候,初三是一年中的大日子,这一天,母亲家的亲戚基本聚齐,呜呜泱泱一大院子,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每次得摆个三五桌,热闹的很。厥后,姥爷不在了,聚在一起的人也越来越少,原来就比力远的亲戚走动就更少了,也越来越生疏了。

  老人往往是一个家族凝聚的焦点,是连接相互的枢纽,老人在,亲朋聚、家业兴。

  (未完待续)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