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西晋为君

第二十三章 历史先机

西晋为君 百草三味 3351 2019-07-16 07:05:00

  幸亏,他对这件事早有准备。

  略微考虑一下,组织好语言,便道,“王澄、王敦二人,皆有美名,侄儿居豫章王时,便有耳闻。敦有任侠之名,青州局势危机,其镇之,或有奇效。”

  “只是这王澄牧荆州,侄儿略觉不妥。侄儿闻澄其人举止放诞,不拘俗礼,若置于他地,则正用其才;然荆州今为我粮仓,又地居险要,四通之地,军有南阳王叔镇之,无须担忧;治民则需寻一稳重老成、善取民心之才任之,更为妥当。”

  司马越略一扬眉,第一次被天子驳倒,有点不惯,不外也早有心里准备,于是强忍着没有体现出来。

  “陛下所言甚是……”

  司马炽打断他的话,笑着继续道,“皇叔且慢!皇叔举荐之才,侄儿焉能不用哉!皇叔且听侄儿细细道来缘由。”

  “近日南迁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侄儿深居皇宫也有听说。觉得以此势,必有徙民迁南地。”

  “如今天下分二十州,江之南仅置扬、江、广、交、荆、益、宁等七州,地广人稀,难以有效开拓。一州所治领土甚广,牧民教化皆疏有结果。”

  “侄儿近来多观《禹贡地域图》,颇有心得。思之,可在江南再置一州。”

  司马炽展开几上所放堪舆图,手指滑动指点着,“可从荆州、江州,再划出数郡,以此地临湘为治所,就名湘州。王澄就叫其做湘州刺史吧。至于哪几郡,就由皇叔与诸尚书大臣商议。皇叔辛苦点。”

  司马越闻言,心中权衡片刻,便觉得陛下说的有理。而且有助于江南生长这个理由,正说到其心坎里去了。

  而且他想得更远。

  分出一州,便又有一州建制。不光有天子说的那种利益,还意味着更有一堆官位待人来做。

  “至于那荆州刺史,侄儿有意荫新城公刘元公讳弘之子刘璠来任之。”

  “刘公都督荆州,初能平张昌贼,后治州有方,抚民甚安。陈敏贼作乱时,寇荆州,亦被其所阻,方不至蔓延。”

  “成都王兵败,恰逢刘公甍,其欲潜逃回封国,荆州亦有其心腹迎之。幸亏有刘公之子刘璠率人抵御,方不至死灰复燃,可见其才略不堕父名。”

  “忠臣之后,不用之,不能安民意!”

  “彼时,其与南阳王叔一文一武,保境安民,荆州必无虑也。皇叔以为然否?”

  司马越对原镇南上将军刘弘印象颇深。其第二次举兵时,也有刘弘相助。刘璠拒成都王颖之事,他也知道。

  此时听天子这么一说,觉得刘璠确实合适。究竟荆州日后是他的囊中物,他也不想荆州有乱。

  况且,王澄之事也圆满解决,便不再纠结。

  一一赞同下来。

  议到高密王略移镇寿春,并兴兵平定江东之事,司马炽乐见其成,毫无异议。

  司马越乘隙又举荐其左长史刘舆为平东将军,一起前往寿春,协助平定事宜。

  司马炽也都允许下来。

  至于高密王略、南阳王模移镇后,遗留下来的聊城、许昌两地,司马炽询问司马越人选。

  司马越对今天的结果已经很是满意,懒得再想,便顺水人情,让天子自选。

  司马炽便道,“聊城介乎司兖青冀四州之间,要害之冲。今贼事糜乱,可由兖州刺史苟晞、青州刺史王敦皆都督州诸军事,以御乱贼。”

  “许昌则可由原河南尹周馥领军镇守。其如今都督司州诸军事,驻屯渑池,移镇便利。”

  见天子的答案十分公允,并未有私心,司马越愈加满意,自然一一应诺。

  至此,这次人事大调动落下帷幕。宾主尽欢。

  司马越满意地走后,司马炽也并没有闲下来。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陷入沉思,一边盘算今日这场“交锋”的结果,一边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今天这场人事部署,并不出乎他的意料。眼见司马越咬钩愈深,其肯定会先在人事上动手。

  对此,他早有准备。有历史和影象印证,加之信息差池等,又十明白确司马越的目的,这让他很好模拟司马越的人事行动。

  他有着逾越千年的优势,那就是历史先机。

  就今天所获得的结果而言,他已十分满意。

  首先调任两队禁卫军离开,意味着他有时机加入禁卫军,培植自己的力量。两队戎马的调动,之后势必会重新增补,换新血液就意味着缺口。

  再者,对荆州刺史的部署。之所以阻挡王澄,除了荆州的重要性,照旧因为王澄确实烂泥扶不上墙。

  历史上,永嘉元年的时候,政局已开始大规模糜乱,狼烟越来越恶劣。司马越与王衍,一个摄政者,一个世家名士,臭味相投,各取所需,最终紧密走到了一起,算是开启“王与马共天下”的先河。

  王衍也由此顺势,与今天这样,推荐了王澄与王敦。一样的荆州和青州。

  只是王敦刚到青州,司马越就忏悔,立即将其诏还,在朝廷升任其为中书监,兴许就是善相术者潘滔的谏言。而王澄则如愿以偿到了荆州。却不思政事,整日饮酒作乐。

  益州战事愈演愈烈,又加之刺史罗尚病逝,更不能制,乱成一锅粥。巴蜀、雍梁流民窜至荆州,其不加抚慰,反而欲坑杀,流民暴乱,荆州原本在刘弘治下成一片净土之地,也重燃战火。

  继中原、益州之后,西晋最后的一处粮仓也着了火。这就越发快了西晋的灭亡。

  直到最后,司马睿主导江南,王敦扼死王澄后,受王敦推荐,陶侃临危受命,任荆州刺史,才一举扭转荆州的乱事,平定下来。不至于东晋立国就缺了荆州这一大块最重要的土地。

  所以,这么重要的位置,司马炽坚决不能让他乱来。

  若没有掣肘,司马炽原本的想法是直接以名人陶侃来担任此职。如今的陶侃已年届不惑,正担任江夏郡守,但在朝局上还只是一个冉冉初升的新星,而且因其寒族身世,又是吴人,也没人会看好他。

  也正是身世原因,若不是刘弘出镇荆州后,慧眼识英豪,点了他的将,又恰好相继有张昌、陈敏之乱,让其立功。否则,其再有能耐,如今照旧泯然众人。

  刘弘病逝后,向朝廷上了奏折,其中就有表功和推荐继任者的内容,陶侃就在提名重用之列。但朝廷诸公早已对此视而不见。

  如今刚值登位,司马炽也不行能提议陶侃。一来,一个远在南方的郡守你怎么认识的,二来,寒族身世,你用什么理由说服众臣,尤其司马越。

  兴许胳膊伸得长了,还会惹司马越警惕。现在的他,隐忍蛰伏做个乖宝宝是最好的。

  所以退而求其次,刘璠是如今最好的人选。一来,承继父之才名,能收服黎民之心,亦能安荆州诸官将;二来,其才略、忠心都已在历史上获得证明。

  若说在西晋末年、东晋初年,识名度较高的名人,无外乎寥寥几名,王导、祖逖、陶侃、刘琨等等。所以,司马炽早就在搜集小我私家资料。

  王导可能知名度最高,“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其次,“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与“祖逖北伐”等;

  陶侃很可能最先知道他,照旧因为有一个曾孙叫陶渊明。

  西晋这段历史太过小众了,比东晋都还小,就连出彩的名人也没东晋多。若不是恰幸亏穿越之初研究了这段历史,司马炽如今的困难更难上十倍百倍。

  言归正传。对于陶侃,司马炽心里也有备选部署。

  任用刘璠可稳定荆州,等时机成熟,再可任命陶侃为益州刺史,运用其军事才气,从荆州入益州,收复巴蜀。

  不外现在巴蜀、吴地都还不是他的心思所在,他的重点还得放在中原,十六国的汉赵政权,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等四人身上。

  历史已然证明,这四人才是心腹大患。

  至于推荐苟晞、周馥二人,司马炽也取了巧。

  一来苟晞、周馥,历史都证明了其二人的才干和忠心;二来,苟晞如今跟司马越照旧结拜兄弟,历史上两人生隙的事件还没有发生,周馥则与司马越虽不亲近,但也没有矛盾。

  推荐二人,不会惹司马越多想。别看他明说是让天子自选,其实怎么又说不是一场试探呢?

  推荐二人不止于此。

  另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厥后二人都因司马越执政不善,与其发生了龃龉。证明了自己不是司马越铁杆,不是铁杆就能拉拢。

  事情是这样的:

  苟晞为兖州刺史时,屡破汲桑、王弥、石勒等乱民。潘滔一次进言司马越,曰兖州为战略要冲,魏武龙兴之地,恐苟晞久居而成心腹大患。

  于是,司马越遂自兼兖州刺史,给苟晞升了一堆官,遣其镇守青州去了。由此,二人生隙。厥后司马越又多次掣肘于他,两人关系势同水火。

  周馥则因陈敏之乱,会被派往寿春,为平东将军,镇守于其。怀帝末年,洛阳已眼见不行守,周馥遂上书建议迁都寿春。

  然而司马越却认为周馥上书没有提前见告自己,掌握朝政的自尊心受了伤害,就征召周馥回京。

  周馥知其中有诈,遂不奉诏,于是被司马越授意的淮南郡守遣兵攻打。最后司马睿攻其不备,占领寿春。

  若司马越心眼不是这么狭窄,考虑迁都,不管是寿春照旧其他,他与晋怀帝都可能不会像历史那样死于横死。

  但人一旦被私欲冲昏头脑,利令智昏,那就神仙也难救。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