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国企突围

第十六章 循序渐进

国企突围 令一哥 3197 2019-06-16 08:45:05

  李子丞驱车回到下塌处,锁好车门后掏出电话打给傅菲儿。

  得知李子丞仅仅走访了一个工地就到达了他全部的预期,傅菲儿也惊讶于李子丞的服务效率。

  “哥,这么说你明天就可以陪我和嫂子了?”李子琪在电话那头问。

  李子丞“嗯”了一声:“没错,从明天开始,我会陪着你在京城好好转一转,满意了吧。”

  “满意,满意。对了,晚上回去后我要吃涮锅,东来顺的涮锅。”李子琪乘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好好好,允许你。”李子丞心情很好,自然对李子琪是有求必应。

  结束通话,李子丞又拨通了方晓骏的手机:“方总,公司筹备的事进展的怎么样了?”

  “已经把陈诉提交上去了,预计一个星期之内就可以拿到所有手续。”

  “我知道了,你继续盯着,有什么问题尽快告诉我。”

  “我会的。对了李总,楼盘设计图咱们准备请哪一家设计院设计?”

  “市设计院怎么样?”

  “市设计院不具备高层民用修建的设计能力,他们只能设计十层以下的民用修建。”

  李子丞思忖片刻:“那就交给省设计院吧。记着,你跟省设计院协商好,在设计楼盘之前,最好实地勘测一下地基。在最大承载能力基础上,屋子盖的越高越好,让现有地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明白,挂了啊。”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子丞冲了个热水澡。

  围着浴巾走出卫生间,李子丞又开始思索追讨应收账款的事。

  原先,他只想着能够把宏泰钢铁团体所欠的应收账款置换成屋子就可以了。

  谁料想,肖总竟然把价值一亿八千七百万的钢材一口气都吃掉了,那么团体新建设的房地场开发公司的修建钢材便没有了着落。

  另外,团体储存两家修建安装公司设备的库房,一旦等房地场开发公司建设后,设备被搬运出库房,那么一千立方米的库房就会闲置,那岂不是太浪费了。

  怎么着也得趁着钢材价钱最低的时候囤一些钢材才好啊,李子丞这样想。

  那么,从哪里再弄一些钢材呢?

  李子丞又把目光锁定在了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

  李子丞知道,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物中有炼钢专用的喷粉煤,这种喷粉煤国内几家大型钢铁公司都有使用。

  好比说位于江南的宝安钢铁团体,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蛇山钢铁团体,甚至是北河省的宏泰钢铁团体。

  如果宏泰钢铁团体欠着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的货款就好了。哪怕宏泰钢铁团体没有欠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的货款,宝安钢铁团体和蛇山钢铁团体欠着也行啊。

  除了国富煤业团体,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是团体第二大欠款大户。如果这几家钢铁团体都欠着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的货款,李子丞就可以把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欠团体的货款转嫁到宏泰钢铁团体,或者是宝安钢铁团体和蛇山钢铁团体身上。

  如果这一设想建设,那么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欠团体的四亿六千三百万就会全部酿成屋子。即便不是现款,那也是团体的牢固资产。

  李子丞是带着任务走马上任的,他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保持团体的稳定,另一个是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李子丞上任三天来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团体原本松散的人心获得前所未有的凝聚,第一个任务基本上已经到达了预期,或者说比预期还要好。

  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李子丞觉得,目前国内的房地工业方兴未艾,作为商品的屋子基本上处于需求大于供应,那么未来屋子的价钱只有上涨不行能下跌,尤其是像京城、魔都这样的国内超一线都市。

  因此,或许若干年后,作为团体牢固资产的屋子的价值就会翻倍。到那时,团体欠银行的钱就会一点一点慢慢还清。

  如果团体的净资产能够到达五十个亿,团体的资产欠债率就会从百分之九十缩减为百分之五十,那么团体的抗风险能力无形中会变得更强。即即是遇到了经济危机,也能平安无事的挺已往。

  希望宝安钢铁团体、蛇山钢铁团体以及宏泰钢铁团体都有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的欠款。否则自己的设想再好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看起来是应该到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走一趟了。

  不外在走访顺河国有控股煤业有限公司之前,李子丞另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要办,那就是去国富煤业团体。

  资料显示,国富煤业团体购置的八座煤矿,一座是年产一百二十万吨的大型煤矿,两座是年产八十万吨的中型煤矿,三座是年产三十万吨的小型煤矿。另有两座是年产六万吨的超小型煤矿。

  年产一百二十万吨的大型煤矿价值五个亿,这是国富煤业团体当初购置时的买入价。如果算上配套的话,目前的价值应该在六点五个亿到七个亿左右。

  李子丞盯上的就是这座年产一百二十万吨的大型煤矿。

  这座大型煤矿储量富厚,约莫有一亿吨煤炭储量,可以连续开采五十年到六十年。

  一旦能够用应收账款置换回这座大型煤矿,团体绝对赚翻了。

  不外李子丞也知道这种可能性极小。国富煤业团体又不是傻子,它能把自己最好的矿置换出去?

  尽管可能性极小,李子丞照旧决定试一试。有些事不做是不知道结果的。

  国富煤业团体是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它和国有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不必为了养活团体职工而大伤脑筋。

  市场萎缩,该减产就减产。产物销路欠好,该停工就停工。团体现金流周转困难,该裁员就裁员。团体资金链断裂,团体老板携款该跑路就跑路。

  国有企业能这么做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国有企业肩负着社会职责,这个社会职责就是稳定。所以,对国有企业来说,稳定是头等大事,哪怕暂时赚不到钱,哪怕暂时赔钱,只要没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国有企业就得挺着,咬着牙硬挺着。

  因此,李子丞认为在目前国内煤炭市场、钢铁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气候下,国富煤业团体的老板如果不想携款跑路,那就必须忍痛割爱,把手中握着的矿产资源该置换的置换,该出售的出售。

  出售煤矿?李子丞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截止去年年底,全国商品煤价钱跌入谷底,为每吨一百四十元,而综采成本为每吨一百元左右。

  这样的利润空间,谁买煤矿谁赔钱。资本家都是趋利的,没有人会傻的在这个时候把大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上面。

  可李子丞置换煤矿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安置团体员工。

  综采成本不是一百元左右吗,只要全国商品煤的价钱没有跌破一百元大关,李子丞安置团体员工的目的就算到达了。

  至于置换回来的煤矿能不能赚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是很是有原理的。

  在资本市场,没有人可以做到常胜不败,就连投资之神乔治-索罗斯也做不到。

  乔治-索罗斯最著名的看法是:独辟蹊径,摒弃羊群效应。

  所谓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却对事件的本源,从不加以分析、思考。

  李子丞觉得,目前国内的煤炭市场、钢铁市场就属于一种羊群效应,大多数的人唱衰,没有人唱兴,谁会傻的在这个时候投资矿产资源。

  而李子丞的做法,恰巧跟乔治-索罗斯的看法不约而同。

  李子丞是一个很是善于分析的治理者,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逆向思维。另外一点就是,李子丞的胆子很是大,当一件事乐成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十的时候,大多数的人接纳的措施是张望,而李子丞选择的是做。

  虽然,李子丞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他是在全面分析之后才会付诸行动。只要决定行动,那就义无反顾,绝不拖泥带水。

  不外李子丞也有自己的担忧,国富煤业团体目前有八座煤矿,在几年前的煤矿关闭大潮中,不出意外,两座年产六万吨的煤矿应该是已经被勒令关闭了。

  如果国富煤业团体拿这两座已经被关闭的煤矿顶账置换,李子丞可就做蜡了。

  或许不会这么惨吧,凭据资料显示,这两座年产六万吨的煤矿加起来的煤炭储量为两千万吨,凭据每吨五块钱的价钱盘算,顶多值一个亿。

  那么余下的五个多亿呢,国富煤业团体怎么的也得拿出一座或者是几座年产八十万吨或者是三十万吨的煤矿顶账置换吧。

  只不外如此一来,置换两座年产六万吨煤矿的一个亿就成了呆账、坏账,这笔钱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措施变现了。

  甚至有可能,未来几年内,如果国家继续限制煤炭产量,这笔一个亿的资金说不定就会打了水漂,再也收不回来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真要泛起这样的状况,李子丞也没有更好的措施去解决。

  除非他任由六个多亿应收账款挂在团体的账上,可如此一来,团体精简下来的三千多个职工该怎么安置?

  抓大放小,在无法统筹兼顾之下,李子丞能做的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