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叛贼

第九十八章 开府

大叛贼 夜深 2368 2019-07-25 09:00:00

  诸如叶家所发生的事在宁波城内并不是唯一,除了这几家商家外,其他些殷实人家,甚至包罗些有功名的念书人都在迟疑不决。

  朱怡成的这场胜利让许多人对占据宁波的“反贼”另眼相看,更随着局势的变化,这些人也开始权衡利弊,考虑是否要在朱怡成这里下注。

  尤其是原本不得志的念书人,江南本就是文人气氛浓郁的地方,无论历朝历代,江南可以说是文人辈出,在科举时代而言,这虽是好事,可对江南的念书人来讲又是一件糟糕的事。

  文人多了,科举这个独木桥走的人自然也多,在偏远地域,能过府试的念书人如果放在江南也许连个乡试都过不了。这也是江南的念书人出头难的缘故,没有惊天动地的文才或者极好的运气,许多人考了一辈子弄欠好连个举人都中不了,只能挂着秀才甚至老童生的名到死。

  之前说过,绍兴师爷闻名天下,难道绍兴府的念书人就心甘情愿十年寒窗只为别人去当个师爷么?说到底照旧因为科举竞争的猛烈,在妙手如云的江南,要向靠科举这唯一一条路实在是太难了。

  朱怡成的义军原来的班底照旧当初袁奇杭州大战后那些残兵败将,之后虽然多次扩充,可他的手上能用的人照旧不多。尤其是能独当一面的文臣武将,算来算去也就是董大山、廖焕之、王东、蒋瑾、王樊寥寥几人,就算再加上几个原本一直就随着自己的老人外,也不外十数人而已。

  势力的扩充,更体了人才的迫切,有句话在后世很有名,那就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话放在这里同样有效,朱怡成迫切希望能有大量的人才在手,无论是文照旧武,只有了人,他才气真正大展身手。

  现实不是游戏,那些穿越到古代凭着嘴皮子说几句话就引得名人纳头就拜的情节是基础不行能的,就算是朱怡成现在手里的这几小我私家那个不是靠着些手段才收归己用的?

  董大山早在袁奇起兵时就加入了义军,朱怡成靠着李娟儿花了不少心思才拉拢过来,拉拢来的还包罗已经战死的田文勇等其他几人。之后,董大山大意落入陈天寿之手,如果不是朱怡成把他救出来就差一点儿丢了性命,经过这事后才死心踏地随着朱怡成。

  王东就不用说了,当初还当过关押朱怡成的狱卒,厥后因为杭州兵败无处可去才投靠了朱怡成。至于廖焕之、蒋瑾和王樊,他们的投靠也各有原因,有的是贪生怕死,有的是为了利益,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一小我私家是平白无故田主动投靠的。

  人是都有思维和想法的,尤其是有能力的人,越有能力的人想法越多,也越会权衡利弊。在朱怡成没有拿得出让这些人看重的工具时,他只不外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反贼头子而已,试问谁好好的日子不外,提着脑袋去跟一个说不定明天就会被剿灭的反贼头子去造反的?

  宁波一战胜利,虽未能彻底扭转朱怡成在宁波一地人心中的看法,但至少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实力和资本。自然,有些人也就开始动了心,回到宁波城后不久,陆陆续续就有人前来投效,虽然这些人中大多只是些普通落魄子,有文人,有流氓,也有中小商人等等,不外这个情况照旧让朱怡成感应万分欣喜,对于这些主动投效的人朱怡成尽量抽出时间同他们见上一面,甚至还会攀谈一二,无论是否接受均客客气气,并做妥善安置。

  看来,情况已徐徐朝好的偏向转变了,可这时朱怡成并没自傲自大,自来到这个时代,他一直如覆薄冰,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和其他人差异,对历史了解的朱怡成深知大清帝国的强大,也很是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只不外是侥幸而已。

  此时,朱怡成在书房内,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字,如果仔细看的话就能知道他所写的这些都是官职。

  占据宁波有些日子了,如今更击败了福建水师,从江南的局势来看,至少到明年开春宁波一地是宁静的。随着自己实力的逐渐强大,如今朱怡成不仅握有宁波一地,更手下有水陆义军二万多人,如果再加上后期扩充的人员,已接近三万。

  三万人马,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朱怡成已决定把这三万人中的一万人全部调入水师,依托缴获的福建水师战舰和四海商行的船只进行训练,建设一支自己的水师或者说水师。

  至于剩余的二万人,朱怡成还将继续练兵,对人员进行优胜劣汰,以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陆军。

  实力强大了,土地也有了,那么摆在面前的就是种种各样的问题,其首当其冲的就是队伍的指挥和整支义军的结构。从一开始,朱怡成的义军是以队来进行体例的,但田文勇战死后,原来的队已名存实亡,义军的最高指挥权都在朱怡成手里,并由董大山和其他几个老部下进行协助指挥。

  这种指挥方式比力原始,而且倒霉于队伍的生长。再加上宁波占据后虽然有狗头军师廖焕之协助,但真正的政治结构并未建设起来。这对于义军的后续生长是很是倒霉的。

  更重要的一点,打赢福建水师后,义军上下已有了对朱怡成“劝进”的消息,提着脑袋造反,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升官发达和光宗耀祖,就算廖焕之这样的人,既然投靠了朱怡成,他们也不愿意没有名份的当所谓的“军师”。如此,整合义军,建设构架和官职已迫在眉睫。

  其实朱怡成这时候打出自己“监国”的身份来,改义军为明军,那么一切可以说水到渠成。堂堂大明监国殿下完全可以下旨封赏众人,就如同当初袁奇给义军诸头领封爵许官一样,这一套朱怡成并不陌生。

  可对于讲明身份,朱怡成心中照旧有记挂的,在义军中真正知道他身份的人并不多,而且他一直是以洪强的身份示外,为的就是不想太多引人瞩目。

  究竟,一旦朱怡成打出大明监国的旗号,那么整个天下一定震动,到时候宁波一地就成了大清王朝的关注点,可以想象无论是北京的康熙天子照旧在江南的大阿哥,一定会舍弃其他义军先灭朱怡成为快。而这个结果也是朱怡成绝对不想看见的,这也是他一直隐藏身份差池外宣布的原因。

  考虑到这些,最终朱怡成照旧选择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以多数督的名义在宁波开一个都督府,把整个自己势力规模全部纳入都督府的统领中,从近代的方式来讲也就是建设军政府,用军政府手段来进行军政治理。

  这样一来,既能解决文臣武将的封赏,也能用这种措施调整义军的指挥权,更能够顺利地对地方进行治政。而现在朱怡成就在纸上写着一些官职,进行正式开府前的最后准备。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