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公孙瓒传

第七章拜师卢植

公孙瓒传 李青枫 5026 2019-05-04 09:00:00

  卢植那可是博学多闻的儒将,文武双全之人,此时的卢植名声不显,只是一个教书匠,在侯太守眼里只能算是名声不错,有才情的年轻人。

  最重要的是卢植就在教学,自己的女婿求学,也要照顾抵家里。

  此时的卢植正在家乡涿县教学,卢植得公元168年才气开始仕途,那时候公孙瓒都已经在军中当值了,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家教书。

  涿县也就在现在的河北,在这里公孙瓒第二次接触到了汉室宗亲,并接受了长达三年的受艺。

  在这里结实了刘备、刘德然,刘备的同宗堂兄,父亲刘元起,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涿县是汉朝中山国的地界,中山靖王刘胜曾在这里将自己的封地分封,所以在这里念书求学,大多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纵然是刘备这种家境欠好的也属于落魄贵族,烂船另有三斤钉。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位中山靖王刘胜了。

  他是何人?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虽然汉武帝那一辈兄弟姐妹也不少,而这位中山靖王刘胜是有史以来被史书纪录的生育冠军。

  这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纪录的,具体如何也是迷雾重重,一百多个子女,大部门人认为是包罗了他的旁系亲属,也就是说他这一脉的其他人,难道是贾夫人的娘家过继过来的?也有可能是他儿子继续生的,被好事者给纪录了下来。

  历史是人抒写的,但是这样写必须有理有据,这位刘胜定然是行为不检。

  刘胜当了四十二年中山王,死的时候怎么也得五十多岁。昔人这个年纪膝下子女成群,细细想来也不外分,如今的百岁老人,四世同堂,五代儿孙满堂并不少。

  这位行为不检,肯定有,不外作为汉王,他有做这种富家翁浪费的资本。

  不外这位把他的封地分给了儿子们,做的也够尽职尽责。

  公孙瓒的第一位老师刘宽,同样是汉室宗亲,刘宽,汉宗室名臣,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

  经过这两次拜师,公孙瓒也算是身世名门的大汉嫡系,这也为他厥后的一路平步青云打下了铺垫。

  在此时的汉朝,镀金比什么都重要,封建社会就是考究身世,此时的汉朝,内部问题凸显,外戚和世家争斗屡见不鲜,外戚专权,阉人党政,未来更有买官卖官!

  大汉如此不亡才怪,但是很显然此时的大汉帝国并未到达这种田地,整体上照旧国富民强,这些问题更是在洛阳的那位该考虑的,王朝的没落其实正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小问题下逐渐形成,而中央必须增强中央集权,进行对其削弱。

  而侯宪作为政界的一员,早就看清楚了朝廷的杂乱,但是无力也无心掺和进去,万事万物有始有终,未来的走向自有朝中三公九卿辅佐,他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子女谋划,他已经老了。

  所以他才让公孙瓒学习,未来公孙瓒也会回到领土,只有在这里才气挣脱朝中的纷争纠葛。

  汉室立国至今并非没有叛乱,甚至巨细叛乱数百起,最大一次当属王莽窜汉,但那时窃国,名不正而言不顺,之后也是巨细叛乱无数,更有西羌、乌恒作乱,鲜卑扰乱北疆!

  可以说东汉战乱不停。

  外族反抗无可厚非,但是汉朝也从来不缺野心家。

  叛乱规模最大者佣兵数十万,名震天下,小的三五小我私家举着锄头,就敢反叛,地方的亭长,就能镇压。

  说这一点就是说,汉朝拥有完善的停止世家门阀生长的方式要领。

  好比陵邑制与微服私访。

  汉室沿用了秦制,陵邑制就是历代新皇登位就会修筑皇陵,而陵墓旁会建设新的都市,令天下土豪乡绅大族迁族而来。

  微服私访在这里虽然不是指天子亲自到民间体察民情,他即没有这个精力也没这个时间,但是他自己没有,可以派人啊。

  郡守官员调动,执政泛起阻挠问题,郡守上奏请天使处置惩罚。

  这个天使就是天子派的人;当地最大的怙恃官员都觉得自己施政受到影响,发现处置惩罚不了这人,只能起诉找自家老大办了他。

  这天使已往走一圈,有事就解决,没事就体察民情,宣扬刘氏对黎民的体贴。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不是没有原因的,汉朝正是因常年对外作战,天子不问朝政,世家门阀做大,才有了三国!

  此时汉,是东汉,而西汉也是汉朝,这就涉及到了两汉更替,是刘家的家事、同时也是国是,简朴介绍一下。

  西汉是汉高祖刘邦所建设,继续秦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国制,两汉更替实际上就是王莽篡汉后一场大规模的匡扶汉室的反叛,这也涉及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新朝王莽末年,天下大乱。

  刘秀就起兵了,这是一场叛乱战争,艺术化一下叫起义,拨乱横竖匡扶汉室的战争,但是事实如此心里清楚就好,不外刘秀的起兵,获得后人的认可,延续了汉朝二百余年山河。

  王莽篡汉在这里就不说了,实际上古代就不缺叛乱。

  提一下千万别相信那些影视作品中乱七八糟的工具,什么乌龙闯情关、汉光武大帝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想看纯粹的历史,看资治通鉴、后汉书。

  正是因为两汉更替,刘秀才迁都于洛阳,而西汉的国都是长安城,那时候的皇宫是未央宫。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他能成为天子和他的身份,另有在义军中的职位有关。

  东汉末,国家上层糜烂,天子昏庸,只顾着自己享乐,政治权利一直在阉人和外戚中轮转,空耗国力,但这都不影响朝廷的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直都存在,东汉沿用了大部门西汉时期的制度,并做出了调整,使得国家强盛稳定,所以如此局面下不少人都处在离奇的矛盾中。

  此时汉家天下的看法深入人心,匡扶汉室才是政治正确,但是天子是个废物,这种心理下谁都感受欠好。

  人家曹操都当了半辈子的丞相,都不敢称帝,就是图一个死后名垂千古,心中死守君君臣臣的礼仪,虽然他有挟天子之事,更被封魏王,但是人家就是没有反叛大汉,更没有谋朝篡位,另有赫赫战功在那摆着,封王也没怎么样。

  在天下分崩之时,剪除群雄拯救万民于水火!

  这就是历史,后人评说他都不在意了,你说他是枭雄也好,说他是真君子或者伪君子也罢,人家就是那么过了一辈子,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看看历代对其评价,其实大部门照旧好的,为什么说曹操,因为他与公孙瓒,都是接皇汉于微末,意图奉义伐叛,拨乱世匡正汉室。

  只是二人身世差异,结局也差异!

  大丈夫当如是。

  黄巾起义,是汉室皇权丧失的标志,此时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世家门阀权利增加,各势力争斗空耗国力,最后皇权威信全无,被改朝换代。

  这只是对皇权的致命一击,在此之前汉室同样经历了天灾人祸,巨细叛乱无数!

  整个汉朝是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被消耗掉的,没有汉恒帝、与汉灵帝,汉室同样会走上相同的门路,因为天灾人祸二者并存,而皇权又不在天子手中,这种情况不改善,就无法终结汉室的消亡。

  当世的局势如此,各阵势力已经做大!汉恒帝也不外是偶然得了皇位,当世的权柄被外戚掌控,局势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

  厥后这位天子灭了梁、孙,分其财给黎民,算得上一位好人了,他在政治上只能说是平庸,而称不上昏庸。

  汉灵帝即为时候更是一个小孩,而且当世阉人外戚争斗愈演愈烈,而且因为天灾和恒帝时期汉羌作战,国库空虚,加上各地灾荒和叛乱,让他一个没钱的小天子如何力挽狂澜。

  具体介绍一下,上文说曹操,正是因为他是真心想要匡扶汉室,而不是自己称孤道寡之辈。

  从公元二世纪开始,地球进入小兵季,气候转冷,大汉境内,自然灾害频发,汉羌之战更是打了十多年,这也是凉州那边局势庞大的主要原因。

  而领土地域也是叛乱四起,翻翻年史就能看到,西羌之乱、北疆袭扰这些战争在消耗着汉室的钱粮,这也正印证了汉室不是旦夕之间消亡的。

  公孙瓒学成归来,但是官职还在啊,加上他岳父就是幽州地域的十一太守之一,他一句话就给部署事情了,于是他又在太守刘其下任御车。

  这一年是165年,这个刘其应该就是侯宪在幽州的同僚,侯宪将公孙瓒部署到他那里,应该是避嫌,虽然也有可能侯宪已经告老回籍或者亡于战乱,公元163年鲜卑入侵辽东,辽东属国被其袭扰。

  人不行能一辈子没病没灾,纵然是位高权重的郡守也有肯能亡于乱世。

  幽州这种领土地域,从来不是太平之地!

  实际上翻翻历史大事件,就能看出汉朝经历的战乱并不少,尤其是东汉末期,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有叛乱,公孙瓒去学艺也躲过了这次兵乱,而65年追随刘其,更是躲过了灾饿。

  一军郡之中,杂管照旧许多的。

  一军郡之中,郡太守的权柄最大,但是主薄等官职也是两千石,此时主薄应该是公孙瓒的直属上司,究竟主薄在体系里是杂管之首。

  而公孙瓒的发迹,正是因为他明白审时度势!说审时度势不恰当,应该说是忠义。

  太守刘其,不知道做了什么犯罪的事情,被看成犯罪嫌疑人逮捕进京,听候处置。

  凭据相关执法划定,原来的同事再不能与犯罪嫌疑人有任何接触。

  但公孙瓒为了刘太守,扮成赶囚车的马夫,一路照顾刘太守的饮食起居,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不辞劳怨,千里迢迢从辽西一路远程跋涉到了京城洛阳。

  到了洛阳之后,刘太守的罪名弄被证实了,政府对他的处罚是流放到日南郡。

  日南郡在什么地方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那可是相当的远,那里绝对是蛮荒之地,被流放到日南郡的人,基本上是十死无生!

  岂论你原来从事什么职业,身世有何等显赫,去了之后就一个结果,有去无回。

  这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时太守已经被定性了,也没有什么价值,按理来说公孙瓒此时该回去另谋出路了,俗话说的好,浩劫临头各自飞。

  可是公孙瓒不是,他选择了凡人难以理解的路,那就是以敢于违法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陪同刘太守前往日南郡。

  不外此时洛阳和河南一带正是饥荒年,死者过半,甚至有绝户的,幽州地域自然有所影响,公孙瓒是否想到了这个我们也无从得知,公孙瓒也确实忠义。

  这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太守一看公孙瓒如此忠义,也是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之后就上路了,前往当世的日南郡。

  但是在路上,他们竟然被赦免了,就这么着他们又回来了。

  谁还没有个朋友,这浩劫不死刘其自然是随处谢谢,增加人脉了,同样有功之臣也要赏!再一查公孙瓒这身世,霍~厉害啊。

  心想,这是来我这镀金的世家大少啊,哦~原来是庶出。

  这样就说的通了,这人我得好好酬金,帮他举孝廉!这点人脉关系他照旧有的,而且他被突然的送到洛阳,发配边疆,难道不奇怪吗?

  一位在领土地域的太守,犯罪能犯什么做,而且汉朝考究将相不辱,也就是说朝廷大官犯了错,就算是天大的错,也得给一个体面的死法,这位只是被流放了,所以他的‘罪’应该是朝中某个势力倒台而被牵连,而其时朝中纷争不停,太守刘其被赦免之后而被重新启用也理所应当,甚至更进一步都有可能。

  公孙瓒陪他流转千里,这份忠心仁义确实当得起。

  举孝廉后,公孙瓒就任为辽东属国长史。

  这些后汉书中有纪录,此时就先来解说一下公孙瓒这个官职。

  长史这个官职也就是一个幕僚性质的官职,但是因为所处单元差异,性质也纷歧样。

  所以我们先不看长史这个官职,先看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由下向上推荐人才的一种为官制度,被举荐人大多是州郡仕宦和报读诗书的儒生,都有一定的资历配景,这也是一个含金量挺高的证明。

  而每一个郡国,一年只能二人举孝廉,但是这举孝廉,并不会直接给予官职,而是凭据现任的官职巨细,进行提拔任用。

  公孙瓒此次担任的这个官职,前面加上了属国二字,含金量自然不会低。

  公孙瓒这个官职在《后汉书百官志》中有详细解释。

  《汉书·百官云卿表》纪录:“郡守,秦官,掌治其郡,……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戎马”;“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后汉书·百官志》纪录:“每郡置太守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之前文中调兵就是县丞,这是一个和县令平级,但实际上是辅佐县令,主掌兵的官位。

  属国长史,那个属国自然是辽东国,幽州地域。

  因为东汉时期,幽州就有辽东属国这一纪录。

  公孙瓒是辽东国长史,翻译一下就是大汉幽州辽东国的戎马主座,辽东国是东汉中期安置部门乌恒少数民族的地方,是逐渐汉化的一个郡。

  也就是领土郡守的郡丞,卖力掌管戎马的官员,之前说过鲜卑与163年入侵辽东属国,正是公孙瓒现任这片地域。

  此时他的职位比两千石了,这一下子就和他家族处在平等职位!

  他感受自己光宗耀祖,出来是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不难看出,他能晋升如此之快,和他的岳父,以及老师有关,此时他的第二位师傅还名声不显,但是第一位师傅,刘宽,那此时可是被朝廷征召为尚书令,南阳太守,手握三郡之地,可比刘其官大多了,加之又是汉室宗亲,未来如何不用细说了。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服务,不外这只是其一,也少不了他自己的努力。

  而公孙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他不行能只靠这些关系晋升,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史书中就纪录着公孙瓒作战勇猛,反抗外族态度强硬,好战的斌性,这是其二。

  这充实讲明了公孙瓒的武力特殊,虽然这种性情和他的身世也有关系,这是一个极富小我私家主义色彩的人。

  辽东属国是一块刚刚被外族入侵的地域,派他来此目的不言而喻,戍边,牢固边防,自此之后公孙瓒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一名奋进的少年成为一名铁血戍边军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