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天策烽烟

第六十四章 安民

天策烽烟 贰圣 4227 2019-04-19 13:07:51

  楚历870年,深秋。

  漠北之地,连年征战,徐徐有一统之势,目前只剩下北胡汗克达氏和西胡察可台氏两大部族。

  汗克达氏因五年前帮了辽州抵御公孙雄,从而获得了周家的支持,实力大增,加上自身的优势,吞并了巨细十数个部落,成为了王族以外,最大的部族。

  而察可台氏,则是胡人王族,素来以胡人正统血统自居,联合了支持王族的巨细十数部落,和汗克达氏抗衡。

  然而,数年交战,原来就缺乏粮食的漠北地域,越发是雪上加霜。

  但是,这一年,汗克达氏和察可台氏,似乎是告竣了什么协议,两族罢战。秋收事后,汗克达氏突然寇关辽州,周家周承没想到几年来一直处于友好状态的汗克达氏,居然突然翻脸,被胡骑长驱直进,肆虐辽州,不少黎民流离失所,涌入襄州。

  但公孙雄和袁综交战,自身难保,下令驱逐流民。流民虽然怨声载天,但也没措施,只好继续西行,前往晋州。

  然而晋州的情况也欠好,察可台氏,带着支持他的部族,号称五十万勇士,进犯晋州的门户——天门关。晋王楚荣亲自率领麾下,坐镇天门关,形成坚持之势。但是知情的人都知道,胡兵来势汹汹,晋州只能接纳守势。不外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应对之法,只要天门关不破,等到开春,牧草抽绿,胡骑粮草也难支,到时候胡骑肯定会撤去,但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时之法,待得胡骑粮草准备富足,肯定是会再次寇关。

  太河县,城门的城楼上,望着陆续进城的流民,卢渊叹口气说:“在这样下去,晋州也难以消化这么多流离失所的黎民啊。小毅,你有什么好措施?”

  这两年来,毅居于黎家村,但是也经常去造访卢县令,同时也经常提出一些小意见给卢渊,今天也不例外,进县来造访卢渊,得之卢渊在城楼,也赶了过来,听到他的话,李毅也很无奈,究竟人数太多,无论是晋王,照旧卢渊,抑或是李毅,都支持接纳这些流民。

  其实接纳这些流民,从久远来看,是有利无害的,但是目前的困难时,如何安置这些流民,这简直是一个难题。当下苦笑道:“卢大人,当初我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黎民涌入,但措施不是没有,要害是看卢大人愿不愿意用。”

  “都这个时候了,总比没措施好吧?既然有措施,你就赶忙说吧。”听到有措施,卢县令

  “青壮者从军,实行军屯,做一些简朴的训练,若晋王有征兵的需要,这些人就能充投军源,进入正规军队后,稍加训练就能投入战场。

  至于平时,太河县四周,虽然山地居多,难以种粮,但并不故障开发,县令可命其适当砍伐树木,充当木材,然后种植棉花。所得木材,可后围绕太河县兴建民舍,供流民入住,如此一来,居住问题可以解决。同时兴建作坊,待一年后,棉花收成,可让老弱妇孺在作坊内生产棉衣、棉布等棉产物,然后往各地贸易,亦可军用。如此一来,黎民能自给自足,太河县税收亦能提高。”

  卢县令虽然知道这个要领是可行的,但目前的情况,是现在的粮草不多啊,皱着眉头说:“你的要领是可行,但是这至起码要一年后才气收效,我们目前最大的困了,是没这么多粮食啊……”

  李毅从容一笑说:“县令莫急,我之前不是提过,产物可以贸易往各地吗?同样原理,粮草也可以向各地购置。太河县地处进入晋州要道,来往商人络绎不停,大户亦不少,县令可以官府之名,让他们捐献粮食,权当为“借”,只要他们,愿意提供粮食,待日后产出棉布,便可过来收取棉布,收取多寡,视支援粮草几多来定。商人逐利,大户远见,只要有利可图,一定会允许,粮草也会从各地络绎不停地运来。”

  “这……恐怕不妥,先不说棉花能不能收成,单是这让他们先拿出粮草这方面,就不会有人允许。另有,你别忘记,这几年各地天灾不停,各州郡已经禁止贩卖粮食,哪来的粮食可以供应我们?而且还要是一年之久。就算他们肯,秋收之后,涌入太河县的流民便有二三十万之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连续增加,我太河县安置不下。”卢县令仍然是一副担忧的样子。

  卢县令不理解风险投资这一界说,虽然是难以理解李毅提出的方案,如果放在廿一世纪,政府提出的项目,招商投资的话,绝对是抢破头也来,跑关系都已经是轻了,就算用上行贿这些手段也不出奇。如果卢县令不用,他也没有更好的措施。

  但他照旧耐心地解析:“不错,太河县地方偏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但是其他县城照旧有地方的,而且其他地方不像太河县的地形,究竟晋州照旧平地居多,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很容易实行屯田这一方案,等开春以后,其他地方就可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一来可以解决流民的安置问题,二来可以解决兵源的问题,何乐意而不为?以我这几年来,对晋州的了解,晋州再容纳两百万人口也不成问题。

  现在我们要害要解决的问题,粮食的问题,卢大人,你并非商人,难以理解商人的盈亏之道,商人虽然多是投机取巧,无利不往,但是他们不乏有远见之辈,明白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原理。现在我们要的是他们出粮,而不是出钱,性质和他们以钱购货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至于其他县城,可以还之以粮,待明年秋收后就还他们,一年不够就还两年,虽然,还几多就由晋王决定了,只要比他们出的粮多就行。至于有没有粮草,这你就更不用担忧了,所谓人有人路,鼠有鼠路,他们自然有他们的途径弄来粮食,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弄来。

  卢县令可以向晋王进言,提议晋王,如果愿意提供粮食的商人、大户,可以适当降低税收,同时设立一个捐献榜,提供的粮食越多,排名就越前,待一年后,再夸奖榜上排名靠前的人。如此一来,名利双收,岂有不允许的原理?”

  这朝代商人的职位不高,虽然没有我们古时候吏农工商这般低下,但也绝对不是上层社会的人,许多商人,都是一些大户世家的附庸而已,说白了,就是大户世家的赚钱工具。只要官府肯给他们足够的名誉,相信他们绝对会很乐意出点财的。卢县令眼睛越来越亮,认为这要领可行,但是要害是晋王肯不愿用这要领,不外他照旧决定试一试,万一晋王同意了呢?那可是事关上百万人的生存问题啊。

  “小毅啊,你这可是救了上百万人的性命啊。等会你把你的方案在详细整理下,我这就去些奏章!”卢县令是实干派,决定了的事情从来不拖拉,马上就要去写奏章。

  李毅苦笑说:“县令大人……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照旧随一起去县衙吧,省的我还要折腾别人来帮我写这方案,我们一起商议着,再由大人你写不是更好?而且,我这里另有一套培植棉花的要领,也一并交给大人你吧,多一点参考终归是好事。”

  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虽然说还没有真正解决,但至少已经有了个比力可行的方案,卢县令也轻松了不少,听到李毅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小毅你说得对,就依你的吧!有时候我真的想不明白,如此大才的你,居然不会写字?这让我说什么好呢。我劝你照旧勤奋点,多多练练书法吧,至少日后写个信也方便点吧。”

  李毅连忙摆出一副受教的样子:“大人教训得是,小人定当谨记!”

  卢县令摇了摇头,当初知道李毅不会写字,他也很是受惊,明明李毅是识字啊,劝他练字也不是一两次了,但李毅依然照旧这样,“你啊……算了,不说你了,这些事情自有你怙恃去烦恼,我操什么心呢。走吧,我们到县衙去,今天你就别回去黎家村了,就在我家安歇一晚就行。我让夫人部署给你煮点好吃的。”

  李毅浅笑点颔首,卢县令不知道他的身世,所以依旧是以为他只是出来游学,虽然对于他为何在太河县停留三年之久有些不解,但他曾经收到过晋王隐晦的提醒,不要去探询他的身世,并尽量给他方便,卢县令虽然是照办了。

  奏章很快就写好,而且特意地注明了,这是李毅提出的要领,其时李毅阻止过他,但是卢县令说,这不是我的劳绩,而且我是在撇清责任,万一有什么不良的影响,都可以推到你的身上。

  李毅知道他是一番美意,后半句只是托词而已,就默认了这做法,况且,这对他来说也没有坏处,反而只有利益。

  于是卢县令就派人加急送往晋州城,虽然说晋王在天门关前线,但凭据规则,这份奏章照旧先送到州府的。而且关于北胡入寇辽州这件事,老晋王体现十分关注,所以如何安置这辽州涌来的流民,老晋王绝对会过问,如果这方案通过了老晋王的拍板,实施起来就简朴多了。

  果真,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听说老晋王看到这方案后,就开怀大笑,赞道:“处事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目光更是久远!虽说借粮于商略有不雅,但却是挽救了千万黎民的性命,不失仁者之风。好!很好!不外,这粮食不能光是世家和行商提供,我们更应该提供更多的粮食,虽然紧缺,但熬一熬照旧能已往的。”

  很快,晋州各地就收到晋王府发出的命令,各州做好接收流民的准备,同时发出榜文,征集粮草,内容和李毅提议的差不多,不外团体如何征,征几多,如何还,各县城视自县的情况,尽快敲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自行处置惩罚,老晋王没有统一的方案,只是划了个概略,并没有盲目地部署各地该如何做。

  这也是李毅提到的,要因地制宜,不能以偏概全,老晋王认为有原理,虽然是从善如流了。而且晋州各县的县令,大部门都是实干派,所以老晋王也很放心交给他们自行处置惩罚。

  卢县令不敢含糊,连忙派人邀李毅前来商议细节,李毅也不推迟,很快就敲定好方案。卢县令就忙着部署与那些大户、行商碰面。

  其实不用卢县令特意的去部署,就在榜文行至太河县的时候,那些大户就开始商量要支援几多粮食了,当卢县令说要在县衙设宴的那一刻,都纷纷体现肯定前往赴宴。这效果,简直是让卢县令大吃一惊。

  更让他受惊的是,有一个独臂的少年,大手一挥就决定捐献一百万石粮食和十万金,而且允许,如果日后有需要,还会尽最大的努力运粮到太河县。

  要知道一百万石粮食,那可是够晋州二十万士兵,吃上一个多月啊,如果是省点用的话,预计够给五十万流民吃一个月了。卢县令其时就惊呆了。

  这个独臂少年,虽然就是有独臂金人之称的曾凯了。许多行商都认识他,知道曾凯很少做亏本买卖,既然曾凯愿意出钱出粮,这绝对是一桩不亏的买卖!

  一时之间,不少人都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虽然不如曾凯多,但是架不住人多啊,很快筹到三百万石粮食和五十万金。

  卢县令乐开了花,凭据他和李毅的推算,太河县应该能容纳或许十万流民左右,究竟太河县处于群山之中,地方不多,三百万石粮食,足够这十万流民吃一年多了。

  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有余粮支援其他县,卢县令很开心地向李毅反映了这情况。

  而李毅认为应该要投桃报李,任务这么顺利完成,多亏曾凯的带头作用,劝说卢县令适当的把一些作坊的经营权交给曾凯。

  卢县令虽然是满口允许了,却不知道已经落入了李毅的小算盘之中。

  曾凯的行为,虽然是李毅部署的,而且这对于曾氏商行来说,已经是伤筋动骨,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了,这一百万石粮食,可是这两年来辛辛苦苦积赚下来的啊。而且十万金,差不多是见底了。

  不外曾凯照旧很支持李毅,而且曾氏商行大部门人都支持,究竟他们大部门人也当过流民,知道流民的苦……

贰圣

列位书友歉仄,昨晚忘记把稿子定时,今天早上又恰好下了场暴雨,导致网络不怎么行,更新晚了还请见谅……   另有要特别谢谢情动九天时、沁人妍宝、叼丝大叔,这三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推荐票,在没有签约的情况下,推荐票就是对天策的最大支持。   虽然还要谢谢其他书友的支持,谢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