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重生朱棣之子

第七十九章:下西洋的历史惯性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2182 2022-01-30 23:58:05

  朱棣本以为朱高煦会借此时机收买人心,劝他对那些人从轻发落,却没想到朱高煦竟不按常理讲话,于是故意面露不悦道:“为何?”

  朱高煦觉得眼下并不是收买人心的最佳时机,他已经看出来朱棣趁着立储风浪派锦衣卫弄了一份官员的名单,显然是想铲除异己,牢固权位。

  为了不让朱棣误认为他残忍弑杀,朱高煦决定坦诚相告。

  “太祖爷爷宾天前,曾下令让父皇全权卖力两件政事,一为推行新币,二为试行科举革新。”

  “如今父皇承袭太祖爷爷遗志继续大位,自然要继续推行新政。因此,那些故意与父皇唱反调的官员,就成了朝廷推行新政的阻碍。”

  “对这些人从重处置,既可以震慑其他阳奉阴违的官员,又能借此树立父皇的权威,进而增加朝廷的威信。”

  朱棣闻言,大感欣慰道:“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句句说到了要害处,朕也是这般想的!”

  他似乎被朱高煦说的话触动了兴致,略作思索后说道:“高煦你见识特殊,深得你太祖爷爷赏识。现在朕问你,待你正位东宫,天下臣民之心大定之后,朕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削藩?”朱高煦试着问道。

  朱棣惊讶道:“为何?”

  “太祖爷爷在开国之后,掉臂许多朝臣的劝阻,放肆分封藩王的目的,乃是为了增强朝廷对天下各地的统治力度。”

  “尤其在北方分封了较多的藩王,究竟北方被胡虏蹂躏了上百年,想要让北方的汉人归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北方草原上另有残元未彻底扫除。”

  “如今数十年已往了,朝廷已经在各地陆续建设衙门,可以实现对各地黎民的有效治理。”

  “而眼下的大明,除了节制边军、固土守边的塞王之外,其余藩王已经起不到协同朝廷治理黎民的意义了,甚至成了地方上的毒瘤,好比数年前被太祖爷爷废黜的性凶暴且多行非法的齐王叔。”

  朱高煦前世酷爱阅读有关草根天子朱元璋的故事,所以他对于朱元璋分封诸王的意图比这个时代的普通官员要深刻的多,而历史也证明了朱元璋这个分封制的缺点与优点各有千秋。

  “此外,各地藩王手握重兵,对朝廷始终是个威胁。藩王手里的实力每增强一分,朝廷的力量就会被削弱一分。”

  “时日一久,此消彼长之下,必将导致朝廷的权威下降到无法对各藩地臣民进行有效的统治,各藩地臣民只闻藩王之名,而不知有朝廷。”

  “到那时,大明便会国将不国,最终天下大乱,烽烟再起。故而,削藩一事,刻不容缓。”

  “莫非你又获知了新的神异预言?”

  朱棣实在是过于惊讶,怀疑这番看法特殊的政论并不是朱高煦原创。

  他适才来了兴致,只是随口一问,想考校一下朱高煦在政治上的看法,并没有给朱高煦事先准备的时机。

  “不敢欺瞒父皇,儿臣已往并未与旁人聊过削藩之事,当年儿臣从书中领悟入迷异预言时,预言也未提及削藩一事。父皇有所问,儿臣不敢不答,一点愚见,必有错漏,还望父皇斧正。”

  朱高煦敬重的说道。

  他其实是利用了前世生活在信息大爆炸年代的先天优势,否则也做不到顺口就能说出这么一番高谈阔论来。

  听了朱高煦的回覆后,朱棣有种“我儿有天命加身”的错觉。

  他一直都知道朱高煦文武双全,而且多有发现创意,如成本低制作快的洗衣皂、新币的构想、火铳革新升级为鸟铳与燧发铳的建言等,但是这些发现创意并没有跳出大明目前掌握的工艺水平,是有其发现基础的。

  就连那份许多大臣阅览之后,赞不停口的科举革新章程文稿,也不是朱高煦一天两天就想出来的。

  在朱高煦任职直隶校尉期间,朱棣曾亲眼见到过朱高煦翻查文籍,研读自隋唐以来的种种科举制度。

  他还知道朱高煦仔细专研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推行的官学模式后,亲自前往应天府境内的个体县、乡巡视县学、乡学、社学,前后用了数月的时间,这才探索出一个科举革新偏向。

  之后朱高煦开始起草有关科举革新的文稿,一直到本月初二被朱元璋召回京师后,朱高煦才将已往的稿件汇总,最终形成目前的科举革新章程。

  然而,削藩却是影响大明国运的重大国策,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与见识,是很难对这种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大政目标形成小我私家奇特看法的。

  就算有看法,最大的可能也只会是人云亦云的平常之谈,基础掌握不到削藩的焦点。

  可朱高煦说的,却直指削藩本质。

  朱棣一时间也分辨不出朱高煦话里的漏洞,只觉得极有原理,但让他分析指点却又不知该从那边说起,他憋了半天,最后只能继续适才“从重处置”的话题往下说。

  “若朝廷施行削藩之策,一定绕不外塞王,如此北疆的边防该如何重新结构?手握重兵的上将是否会不平从调令?或拥兵自重?”

  “所以,朕要御驾亲征北方残元,以为震慑,而在此之前,朕必须将朝堂上的阻挡者清理洁净,将与朕不是一条心的人赶出朝堂。”

  “朕这次对那些高举祖制,拥护你年老的人从重处置,就是要表达一个态度,让其他人都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此一来,其余人等就不敢再虚与委蛇。届时朕御驾亲征残元,你坐镇后方,俺们父子一心,方能打造出煌煌的永乐盛世!”

  朱高煦听到这里,明白了朱棣的计划。

  朱棣这也算是对他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了。

  “可咱有些头疼,如今这天下的亲王除了你宁王叔之外,皆在京城。俺奉你太祖爷爷之命,将诸王改封于中国之外,便可顺利完成削藩。”

  “但是中国之外太大了,没有个参考的规模,该将诸王改封去何地那边?万一某些封地是沃土,令若干藩王坐大而成尾大不掉之势,日后威胁朝廷职位,俺岂不是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朱棣说的激动,不再用“朕”来自称,而是换上了深入骨髓的口语化的“俺”。

  “因此,俺要派遣人出海,一路巡视已往,探一探中国之外的山川地理,再绘制些图册带回来。对于那些好地方,咱朝廷直接治理,次一些的地方,便封给诸王。”

  朱高煦以为历史上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顺便展露大明天朝上国的国威,而现在朱棣推行下西洋的国策,出发点竟然是为了诸王改封。

  这或许即是历史的惯性,下西洋必将由朱棣开启!

  PS:终于抢在除夕前完成了两章连更,求推荐票、月票、种种支持!明天休息,我会加油码字,争取发作一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