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汉末之殇

第六十九章 辞官归隐

汉末之殇 一梦无 2567 2018-12-11 09:05:55

  杨修走了,刘辩知道现在自己面对所有问题,就是这些政策能不能施行下去的问题。而施行这些政策,必须要有士族的支持,自从知道了杨家很穷以后,刘辩就一直在想如何把杨修拉下水,如果可以获得杨家这个顶级士族的支持,自己离乐成又近了一大步。

  刘辩当初的计划是完全依靠黎民和庶族的支持,但是这要困难的多,自己在兖州,这个四战之地,一个不慎,自己的这次穿越之旅,就可以提前宣告结束了。

  杨家穷,有穷的利益,穷就以为着土地少,对摊丁入亩的抵触要弱许多,穷还以为着,他们不是贪得无厌的人,至少比那些有钱的士族,更能多为国家的利益考虑,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魏恒并没有和杨修一起来,而是在杨修走后半个时辰才到的。刘辩详细的对魏恒解释了一下这次象棋角逐的事。

  时间就定在正月初十,以后每月举办一次。参赛的人数、年龄等没有任何限制,只需要报名即可。

  最重要的就是奖励,最终获胜者不光可以获得十万钱的奖金还可以成为本月的擂主,到年终这些每个月的擂主将有一次总决赛,十二个擂主最终的获胜者,会被评选为“棋王”,并获得一百万钱的奖励。

  这些肯定是赔钱的,为了赚钱刘辩想到的就是赌,让整个雒阳的人都可以凭据每小我私家的实力进行下注,赔率等事又给魏恒详细的介绍了一番,就让魏恒回去宣传准备。

  雒阳就要大乱了,能不能坚持一年,还真欠好说。

  刘辩的真实目的并不在赚钱,目的有两个。

  一:人才。如今并不是后世,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记着大量的棋谱,加上多练习,就能成为妙手。如今的象棋只是刚刚被各人接受,能够最终获胜者,无不是心思缜密,头脑灵活,能够做到走一步看三步的智者。

  就像杨修,刘辩相信,以杨修的头脑,不说得第一,也至少不会太差。

  如今没有那么多的实战可以参考,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去练习,一切都只是摸索阶段。

  棋艺高强的人,至少是一个逻辑推理能力,影象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条能力和领导能力等都比力强的人。而且这象棋是模拟行军打仗而设计的,应该能吸引对军事比力热衷的人加入,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寻找人才变得很是简朴。

  完全可以让魏恒把最后几场的角逐名单送已往,自己从中应该就可以发现人才。

  另有一点就是名望,在这个热衷名声的社会,一个“棋王”的称谓,照旧有很是大的作用的。

  二:就是给各人贯注一个,公正公正角逐、人人都可加入、不分贫富贵贱、一切能力为先的思想。让各人明白,在这场角逐中是人人平等的,只要有能力就有出头的时机,也是为科举打下一点小小的基础。

  至于最后能不能赚钱,刘辩照旧有掌握的,只要把赔率设定好,这都不是问题,虽然赚钱不是刘辩真正的目的。

  一切交接完毕,就让魏恒回去开始宣传,最起码要在初十之前,让整个雒阳城的人都知道此事,宣传的重点就是:人人都可加入,一切以公正、公正、果真为原则。

  ……………………

  雒阳城,太傅杨彪家的书房内。

  看着杨修失魂落魄的回来了,杨彪满脸的担忧,不清楚是什么事情,能让杨修酿成如今的模样。杨修没有解释,直接来到书房,让所有人退下,关好房门,对着杨彪满脸震惊。

  “果真被我猜到了,济王不光有了解决土地吞并的要领,另有了选拔官员的要领。”

  杨彪有些不太相信,这些事情是这么容易想到的吗?还一下就是两个,充满怀疑的道:

  “是什么措施,效果如何,不会又是和王莽推行的井田制类似吧?”

  “父亲,我们……不……整个天下人都小看济王了,孩儿计划投效济王。”

  杨彪脸色一怔:

  “厮闹,到底是什么要领?”

  “就是:摊丁入亩和科举选才。”

  看着脸色不太自然的杨彪,杨修解释道:

  “摊丁入亩,简朴地说,就是以后的所有税收,只按土地收取,不在按人口收取,而且其它一切的苛捐杂税都并入田亩之中。家中有几多地就要交几多税,这对于少地或者无地的黎民是很是的有利,可是对于土地千顷、万顷的世家豪族,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呀!

  科举选才,就是以后的官员、人才选拔,统一为国家通过科考择优录取,上到顶级权门,下到贫民贱户,人人都可加入科举。”

  杨彪听完了,同样的变得失魂落魄,心中是惊涛骇浪,只是开口说了一句:

  “这两条,任何一条都可以使天下大乱呀!”

  说完,黯然失色的离开了书房。

  杨彪差异于杨修,他考虑的问题更多,如果杨家支持刘辩,就是与天下绝大多数的士族为敌,如果不乐成,杨家就此覆灭。虽然,如果乐成,对于杨家来说就是一个可以流芳百世、千世的巨台甫望,有这个名望在,杨家就算没落,只要家学不失,出头,相对要容易的多。

  杨彪究竟和一腔热血的年轻人纷歧样,年轻的杨修主要考虑的是前程。而已经上了年纪,看惯了世事沉浮的杨彪主要考虑的是稳定,是后路。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他是轻易不愿冒险的。

  杨彪一直再权衡利弊,一直到黄昏,才来到书房见杨修。

  见到杨修直接就问:

  “德祖,你为什么决定要效忠济王呢?”

  “父亲,孩儿只是认可济王,才这样决定的。”

  杨彪惊讶,他还以为杨修会说出一些大原理,来说服自己,没想到就是一句:认可济王。

  “你认可济王什么呢?”

  “一为:气魄。让出帝王之位,没有心怀天下的大气魄之人,怎么可能办到?至少孩儿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

  二为:见识。能想到摊丁入亩和科举选才的人,不管能力照旧见识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天下人何止千万,有谁能想到呢?

  三:就是佩服了,孩儿以十五岁的年龄,可以说已经才学过人,念书无数,就是许多年长的成名之人,孩儿也未曾服他,因为孩儿缺少的只是时间和历练,未来成就如何还犹未可知,至今只服济王一人。”

  杨彪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他知道,论念书,杨修不比自己少几多,就是太年轻,太心高气傲,在学识上,从来没有佩服过任何人,没想到如今会佩服刘辩,这是杨彪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地方。

  不外对于刘辩禅位这件事,杨彪心中只有惋惜,甚至觉得大汉很可能就因为刘辩的禅位,而就此烟消云散。

  “可是,兖州不是一个好地方啊!如果在没有任何势力的时候,提出来这些,兖州很有可能瞬间破灭,那里有选择四战之地作为基本的呢?”

  “这个孩儿忘记问了,要不我明天再去问问?”

  “不用了,如果济王真的如你所说,那济王应该有自己的考虑,如果你已经决定,为父要做两件事。”

  “什么事?”

  “第一、召你的伯父杨琦和叔父杨众在杨家祠堂,把你逐出杨家。

  第二、为父就此告老回籍,辞官归隐。”

  ……………………

  杨琦,官至侍中、卫尉。建安元年(196年)献帝都许,追封其子杨亮阳成亭侯。杨琦玄孙杨铉是隋文帝杨坚的六世祖。

  杨众,官至御史中丞、侍中。于献帝西迁时步行随从。建安二年(196),追前功封蓩亭侯。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