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

末世搜救队

末世搜救队

西云流火 著

  • 科幻

    类型
  • 2020-12-19上架
  • 382742

    连载中(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刊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章001 希望方舟

末世搜救队 西云流火 2321 2020-12-18 17:37:04

  我叫秦火,熟悉的人都叫我阿火,我出生在火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火星人。

  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我,另有我的同伴,以及方舟基地上的所有人都是地隧道道的地球人。

  是的,我们来自地球。

  那是四十年前的往事,地球遭受了小行星带的连续撞击,撞击的能量相当于连续引爆数亿吨的核弹,规模之广,规模之大,足以摧毁一半以上地球的生灵。

  尽管科学家们事先盘算出了撞击的准确时间和轨道,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先辈能做的事情就是想尽一切措施淘汰损失,确保人类文明火种的延续。

  而这有限的时间,仅仅是三年半,历史教科书上说的。

  所有的科技手段,穷极一切的措施全都用上了。

  诸如,动用核子武器轰击小行星带,但这个要领没有乐成,相反,损失极大。

  在已有的火星方舟基地的基础上,疯狂的扩大规模,无数航空器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星际移民,但这对于拥有近百亿人口的地球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有幸能踏上移民飞船的人不足万分之一。

  更现实的手段是避开撞击点,在地球建设地下城和遁迹所,由人类临时执政联盟统一计划和协调。

  于是人类、我的先辈们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开始挖掘地下工事。

  地下城的深度不少于一千米,规模至少能容纳二十万人,遁迹所的深度也不能少于六百米,规模就小多了,通常能容纳一到两万人,但遁迹所的优势在于数量。

  先辈们要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万个地下城和无数遁迹所的修建。

  那时候的难点不在于设计图和施人为源,而是成熟的生态技术手段,好比能够稳定运行的生态循环和自洁系统。

  可以想象其时的科技水平,许多地下城的生态循环系统相当原始粗拙、令人堪忧,更况且是小型遁迹所。

  现在火星基地里的生态自洁和循环系统已经很是成熟和完善,它只需消耗少量的能源,就能使整个系统平稳运转百年以上。

  系统极为庞大,包罗了模拟大气层、空气再造和自洁系统、水循环系统、光照及动力循环系统、温度、湿度调治系统等等。

  每一个方舟基地都相当于一个超大型的生态农庄,这样的农庄已经遍布火星南半球的东部平原。

  但是再多的农庄也只能容纳有限的人口,更况且,这里只是人类的临时基地,它在最为巧合的时点成了人类的外星遁迹所,但我们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

  该回家了。

  这一切认知都来自于我出生以后的教育,包罗怙恃、课堂、书本、甚至友人。

  我没有亲眼见过人类的母星地球,但是现在,我们回来了。

  我和我的同伴们来自希望方舟一号,是地球那场灾难以后,四十年来火星方舟基地的人类第一次重返母星,我们小队一共十一人,隶属军方第三战斗联队的第六搜索队,又被称之为末世搜救队。

  希望方舟返回地球的目的是进行大规模的灾害评估,验证探测器数据,寻找已失踪的其他探测器,并反馈原因,建设前进基地,为下一步人类大规模的重返家园做准备,同时也为了寻找幸存者。

  是的,幸存者,这是一个十分极重的话题,虽然我们都不喜欢末世搜救队这个名字,但我们每一小我私家都明白自己的使命。

  四十年来,无数地下城和遁迹所陆续中断了与火星方舟基地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情况,探测器无法给出答案。

  但凭据最恶劣的地质灾害评估、最有权威的专家结合幸存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给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判断,这些失联的地方恐怕已经没有人类幸存。

  截止希望方舟一号出发的那一天,能与方舟基地保持联系的地下城和遁迹所的数量不会凌驾一个巴掌,这是很是令人沮丧的结果。

  据说他们的境遇相当糟糕,生态系统瓦解,随处都是变异生物,经常遭受袭扰和掠夺,他们不敢走出地下城,他们缺粮断水,缺乏自卫的武器,他们已经毫无希望……

  这些极重的消息,有一小半是半果真的,但另有许多都是我身边这个活该的老头告诉我的,他姓林,许多人称他为林博士。

  这老头已经六十八岁了,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这种小道传说是军方严控的,弄欠好会被送上法庭,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混进搜救队的,总之,这老头的一切都很奇怪和神秘。

  我讨厌他,是因为他占据了我们小队的一个名额,想想看,这样的岁数和毫无战斗力的体格,在面对变异生物时的情景,我担忧到那时真会诅咒他。

  第一批登陆母星,是我们每一小我私家的骄傲和荣誉,我们当中的每一位为此至少支付了五到七年的艰辛训练。

  在得知自己终于入选台甫单后,我激动的一晚上都没有睡觉,首先是兴奋,其次是无比极重的压力,用佐克教官的话说,我们不是去星际旅行,而是去挖掘先辈的骸骨。

  佐克的思想通常很极端,所以他连做教官都太不及格,逢人便称自己是西班牙人,他的家乡在美丽的伊比利亚半岛,而不是这活该的方舟基地二号,去他妈的,见鬼!

  简直是见鬼,从走出飞船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地球的末日景象给惊呆了。

  天空是灰蒙蒙的,很难见到日光,空气里充满了酸腐、硫磺和其他庞大的混淆味道,种种灰尘颗粒混杂在空气中,闻多了会让人窒息。

  土地泛起出大面积的龟裂,土壤是红褐色的,裂缝是玄色,而更远处目力所及的地方则,岩土是灰玄色。

  鉴于地球的大气状况,人体不适合长时间袒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于是联盟的专业机构特意为我们设计了一种战斗防护服,结实、轻便。

  服装表层能像毛孔一样自动过滤有害气体,还在夹层提供了应急供养循环空间,有一个金属小罐子连接在头盔上,即是给养设备。

  虽然这种设备只能一次只能提供短短半个小时的给养量,但可以重复循环,寿命或许是启动二百次左右,很是实用、先进。

  地球外貌的温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极端,凭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至少保持了撞击大灾难之前的特征,一年四季,主要陆地的极端温度增减的正负值在三十五度以内。

  至少在我们小队出发前,我还没有看见像样的植被,随处都是光秃秃的,比我所熟视无睹的火星也好不到哪里去。

  或许我们着陆的地方差池,没有看到成片的修建物,即即是废墟也没有见到一处。

  总之,现在的地球跟我从课本和影像中看到的样子大相径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森林草原、巨大的都市群,华美的修建等等或许只存在于四十年前的地球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