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国婿

第十一章 指点珠玑

大国婿 天见一相 4332 2018-04-07 13:13:34

  第二日清晨,陈闲和暖儿坐进车厢,华福一抖缰绳,马匹拉动着车厢走动起来。

  暖儿这些天虽仍未与白梨花讲一句话,不外心情已经好转许多,至于与白梨花的那个赌约,她已经没放在心上,原本就是意气之争,且其时便为着刚建设起来不久的姐妹关系泛起裂痕而心生过悔意,到得如今她已然不在乎输赢了,更在乎的可能是哪一天能像当初那样,能与白梨花每天早晨一起上街一起回来——究竟十五六岁的小女人,貌似蛮看重这份情义的。

  湖光书院的山门牌楼前,有着一条宽阔的青石街面,此时能看到不少的马车和轿子,正一点点地向书院牌楼前汇聚而来,各路人从马车或轿子里下来,穿过气派的书院牌楼,踏着石阶一步步走向位于山顶的书院大门。书院这座山并不高,石阶也并不长,书院大门前有书院的学子在这里笑脸迎客,有些人有帖子,有些人没有帖子,但无论有没帖子,都不会受到阻拦。

  这是由湖光书院提倡的一场以琴会友的小小琴会,除去受邀之人,慕名而来的人书院也照样以客待之。

  举办琴会的具体位置在书院的志海书楼前,楼前有一片面积颇大的青石砖园地,园地外围是片竹林,也有几栋飞楼掩映在青翠的竹林之间,此处情况极为雅致。书楼前的园地上,有红木的椅子,也有蒲草编织而成的蒲团,椅子的摆位极为考究,是以书楼当做配景与中轴线,椅子的摆放则如大堂两侧的宾座,工具各五把椅子,一共十把,而一张琴案便摆在正中位置,能如此近的距离欣赏琴曲的人显然不会是普通人,有资格坐椅子的人就十个,陈闲自是其中之一,而暖儿则是站在他身后。

  园地上的百张蒲团正对着书楼,坐在蒲团上的大多是书院学子,郭庄岳三人和叶子由这四人坐在蒲团的第一排。

  陈闲虽不是什么很有面子的大人物,但究竟是位驸马爷,背后是天阳大公主是皇家,无论走到哪儿,正常情况都能受到凡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而此时坐在陈闲身旁椅子上的老人,其实陈闲并不认得,但经过劈面的叶华庭一番介绍,原来这老人家也是皇亲国戚,名叫云重阳,众人尊称其一声云老伯爷,这是一位有着爵位的老人家,家世显赫,乃云妃娘娘的生父,六公主的外祖父,老伯爷本人也是江南有名的名师。

  陈闲没见过云妃娘娘,也没见过六公主,但此时与这位云老伯爷倒是相谈甚欢,究竟两人的关系身份在这儿,就算初次晤面,若真要攀起亲来,其实两人勉勉强强有着一层亲戚关系。这老人的外孙女是六公主,那这六公主又是天阳大公主的异母妹,陈闲是天阳大公主的驸马,若按民间称谓,陈闲即是这老人家外孙女的大姐夫,说起来两人的关系其实蛮亲切。

  至于与自己一样坐在椅子上的其他人,陈闲便只认识叶观之和叶华庭,但看样子其他几人都应该是苏州比力有身份有名气的人物,至少也是苏州或江南一地的琴道各人,总不行能同坐一起的会是个杀猪的。

  珠玑正在来湖光书院的路上,琴会也便尚未开始,其他人正陆陆续续的到位就坐,众人三两笑谈,园地气氛一派欢愉。

  ……

  ……

  今日因珠玑之名而被吸引至此的人委实不少,原本面积不小的楼前园地,此时竟已有盈满之像,少说已有二三百人,而且还来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女子,看她们的穿装与形迹,像是来自花街柳巷,多数是这等地方的镇场女乐或艺妓等,来此的目的无外乎学艺或凑热闹。而这类人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女子一共两批,第一批是以水怜色为首的来自小夜半楼的七八个当红艺妓,第二批是以燕雀楼的第一艺妓羽音女人为首的五六个当红艺妓。

  燕雀楼的羽音女人在名气上其实稍压水怜色一筹,甚至在珠玑没来苏州之前,这女子一直享有苏州第一乐伎的美称,可惜如今与水怜色一样,也是被珠玑抢走了光线。这女子今日来此的目的,怕也与水怜色相同,多数是因为羡慕或自愧不如等情绪的牵引,故而特来观摩与学习的。

  水怜色和羽音相互都熟悉对方,但由于小夜半楼与燕雀楼本就针锋相对对立多年,她们之间肯定不会有太亲密的来往。

  甚至她们站着的地方其实相隔较远,倒也都望见了对方的人,出于礼貌都相互点了颔首。

  此时水怜色身旁的某位女人指了指陈闲,掩唇打趣道:“姐妹们你们快看,那个不知道听不听得来的驸马爷竟也来啦。”

  有女人接着她的话笑道:“听说这位驸马曾是这间书院的学生,不外没什么才学啦,他能来这儿很正常。”

  燕雀楼众女人这边,也有人小声问话:“听说珠玑今日会另外弹奏一首新曲,却不知是真是假。”

  羽音女人幽幽地叹气道:“是真的,而且是湖光书院的第一才子郭见深专门为珠玑而写的,唉……这珠玑明白已这般璀璨了,却更有人不停地为她添光加彩,我们姐妹恐怕很难逾越珠玑了。”

  她身旁一位貌美女人蹙眉说道:“姐姐勿说这些泄气话了,珠玑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闯出这等名气,无非是她手上能弹奏的好曲子多不胜数,若我们姐妹有朝一日也能得几首好曲子,其实未必不能如此时的珠玑一般,珠玑有才子给她写曲,我们认识的才子难道还少吗?这苏州乃至江南,才名胜过郭见深的可不少于五人,若羽音姐姐肯放下身段,求得一首好曲又有何难,怎奈姐姐总是拒那些大才子于千里之外。”

  羽音闻言秀眉微皱,良久轻轻一叹,便也不再讲话。

  在这楼前园地外的竹林间,一栋飞楼的窗子口,有位清瘦娇美的素裙女子,正倚着小小窗口眺望园地。

  这女子有飞出窗口的梦想,也很想与众人一同加入这样的盛会,可惜她自小体弱多病,只能常年幽闭在这小小阁楼中,透过小小窗口感受那园地的气氛。她从小就痴迷于抚琴,也极喜欢听人弹奏,甚至于近乎日日夜夜都在研究琴谱与琴技,内室里多年累积起来的谱稿,整齐地码在角落,有如一座小小的书山。没人知道她天赋奇高,更没人知道她琴技高明,然而她只能弹给自己听,每天除了喝药,她能做的或者奏琴写曲,或者写些诗词等自娱自乐。

  并非她家人禁绝她外出,而是她每次外出回来总会病上一场,厥后是她自己不敢再出门。

  这女子并非湖光书院外面的人,其实正是叶子由的亲妹妹,叶华庭的女儿,叶观之的孙女——叶轻歌。

  她呆呆地立在窗口,视线越过窗口竹林,眼眸一眨不眨地望着那片她极为憧憬的园地,然后也到了该喝药的时间了。

  婢女上楼送来药碗之时,她喃喃地自语道:“好美。”

  ……

  ……

  珠玑此时已从杏花巷宅院来到湖光书院,她肩上披着件花纺斗篷,自志海书楼的檐角下泛起,踩着台阶款款地走下来,颊畔耳坠轻晃,髻上珠钗轻摇,鬓发之间有风吹过,缕缕发丝随着清风摇曳,白裙裙幅遮挡着她的绣鞋,她走来那张为她准备的琴案前停下脚,抬起清澈的美眸望一眼众人,随后眉目低垂,略微曲膝一福,举止端庄而优雅,恰似不带半点的世俗气。

  她行过礼,徐徐地跪坐在琴案前,抬眸望了眼站在陈闲身后的暖儿,随后她不知想起什么,神色竟是莫名有些庞大。

  而与珠玑一起过来的白梨花,在看见暖儿后神色也很庞大,甚至于有些欠美意思再多看暖儿一眼。她把琴从琴囊里取出来摆放在琴案上之后,便这样垂着脑袋站在珠玑身旁,心中简陋有着惆怅、有着悔意、也有着歉意。若仔细说起来,她们主仆与陈闲算是同住杏花巷的邻居,虽然陈闲与她们不熟,而这对主仆今日貌似都有些反常。

  珠玑已经加入,在场人都很自觉地没再发出半点声音,作为提倡这场琴会的人,叶观之自是起身有话要说,同时也划分介绍了一遍椅子上坐着的那几位苏州有名的琴师大儒。今日说是以琴会友,但看样子多数是听珠玑弹奏,然后众人交流交流,或者也可下场弹奏一曲,横竖今日这场琴会,无外乎听曲、赏曲、交流与学习,后者则多数是针对书院的那些学子们,那今日也算是一场众师齐聚的果真授艺课。

  叶观之讲完开场,便坐回椅子上,已准备洗耳恭听。

  琴声响起,珠玑开始了弹奏,弹奏的前几首皆是当世名曲,弹完以后众人皆一阵喝彩。

  叶观之和叶华庭都是第一次亲耳听见珠玑奏琴,这父子二人都很是享受,虽然也认为珠玑果真不负盛名。

  叶子由自是不必说,他一直摇头晃脑的就没停过,其他学子有些人窃窃私议,有些人品评与惊叹,毫无疑问都很是赞赏珠玑的琴技。其他的如水怜色和羽音等一众青楼勾栏身世的艺妓,她们脸上虽没太多心情,心下却是羡慕与嫉妒,也不得不心服。远在竹林间窗子口的叶轻歌也听得很清楚,对于珠玑的琴技与弹奏历程中运用的一些技巧,她有太多的同感与感伤。

  珠玑又弹完一首曲子,抬眸望向在场众人,她轻声说道:“接下来是首新曲了,即是郭见深郭令郎的新作如鱼,这首曲子珠玑也甚是喜爱,承蒙郭令郎的厚爱,能将此曲托于珠玑弹奏,在此谢过郭令郎……”

  郭见深立马起身长揖一礼,直起腰时颇为骄傲:“好的曲子自当献给擅弹的人,珠玑女人技惊四座,于琴之一道……”

  随后说着些他自己对于琴之一道的看法,厥后发动了一群人展开讨论,总之今日的主题是琴,话题自然离不开古音律学与曲乐之事,懂的人在交流,不懂的人听着,想想受益匪浅。陈闲也时不时被同坐一起的不知道什么人拉上说几句,他初始照旧饶有兴致,到厥后徐徐的则是随口应付,倒也不是他有心搪塞,实则是随着交流的深入,对方与他的看法委实存在很大的冲突,完全是对牛奏琴,虽然对方也认为是对牛奏琴。厥后由于陈闲已没什么兴致,身旁人以为他不懂这些,便也没人再找他讨论这等专业性与艺术性极强的话题了,连身旁的云老伯爷也似乎因为觉得陈闲可能欠好曲乐之事,便也没再与他交流。

  等到众人停止交流,珠玑才开始弹奏起如鱼。

  陈闲对于珠玑弹奏的如鱼几多有些期待,他这时候听得很是仔细,果真听出了新花样。正如他昨日期待的那样,这首如鱼珠玑竟然改动过,将曲子其中五段的一部门走音改为了泛音。由此可见,珠玑也认为郭见深的这首曲子应该偏重于泛音,只不外这样的改动在陈闲看来其实还远远不够,这首如鱼仍有着可以更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待得珠玑弹奏完这首如鱼,志海书楼前好长时间没人讲话,似乎都在回味这首曲子,郭见深则是满脸笑容,志自得满。

  最后是陈闲身旁的云老伯爷第一个开口赞道:“叶公认真是名师出高徒,这首如鱼,或可成名曲。”

  同坐椅子上的其他人也不由颔首道:“云老伯爷此言非虚,子弟之中能有这等才气的,郭见深此子可名列江南前三甲。”

  叶观之抚须笑而不语。

  郭见深又立马起身拱手笑道:“诸师过奖了,学生愧不敢当,其实学生能有今日……”

  此人讲话一套一套的口才极好,一开口更是滔滔不停。

  而在他说话的同时,场间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珠玑女人果真悔改这首曲子,可惜改动还不够,应该越发偏重于泛音才对,否则怎能体现出清水的灵动性,又怎能体现出游鱼戏水的意境之感,不外能改成这样,珠玑女人已是相当了不起了。”

  陈闲这番话刚说完,郭见深闻言脸色蓦地一白,他的话音也戛然而止,庄岳二人和叶子由的那张脸也不由得骤然变色。

  叶观之和叶华庭对望一眼,他父子二人自也已经听出珠玑悔改这首如鱼,但心下认为这已是极限了,此时为着陈闲的话而不由皱眉思索起来。珠玑听见这些话,也有些讶异地看向陈闲,她当日在小夜半楼拿到如鱼的谱稿,听郭见深告诉她节奏与曲情后,她厥后自己试着弹奏时,确实发现如鱼这首曲子偏重有问题。最后她未再询问郭见深,本也不太想与郭见深和庄岳二人走得太近,她回到杏花巷宅院后便自己做出了改动,改动后的曲子她也练习过不知几多遍,自是认为已然无需再改。

  这时候因为陈闲的这一番话,她难免深思起自己的改动是否仍有欠缺。

  至于在场的其他人,他们都不知道当日水亭之事,更没听过郭见深弹奏的原版,他们很疑惑陈闲为何突然讲出这种话。

  但很快。

  坐在蒲团上的那些学子们懂了,同坐椅子上的那些琴师大儒们懂了,水怜色和羽音等艺妓们也懂了……

  ……这个适才不与人讨论曲乐之事,或许压根不懂曲乐之事的驸马爷,这个时候……他居然在指点珠玑。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